第11版:生态经济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3年7月30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保护水生态 呼唤系统合力
□ 董碧娟
“丹治二期”工程把坡耕地变为梯耕地,防止水土流失。图为陕西省汉中市宁强县戚家垭村陈家湾工程施工现场。

发源于陕南的汉江,滋润着中国的沃土。10年来,经济欠发达的陕南地区,担负起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主要水源保护地的重任,将一江清水源源不断地注入京津“大水缸”。这背后的力量,值得挖掘,耐人品叹。这种力量,融合了敢于担当、厚重质朴的文化力,融合了系统完善、严谨科学的统筹力,也融合了务实肯干、勇克难题的执行力。

然而,一方面是水源地保护重任,一方面是地方发展诉求,这让陕南地区压力重重。从“突破发展”到“循环发展”的定位转变,使陕南地区重获发展引擎,但长期形成的薄弱经济基础非短期可易,陕南的循环发展之路依旧任重而道远。此种情况下,为陕南地区共解生态保护压力,齐输经济发展动力,已成当务之急。

解压力,需要更多的关注和扶持。近年来,陕西积极落实中央对南水北调水源区补偿政策,并加大省级财政对陕南地区生态补偿的支持力度。但补偿资金与当地水源地保护工作的实际需要仍存在很大差距。以垃圾和污水处理厂建设为例,就存在地方配套资金缺口大、项目正常运行缺口大的问题。再如汉江干流防洪工程,由于工程投资大,项目区又多为贫困县,存在市县配套压力大的问题。对此,需要进一步完善补助办法,提高补偿标准,建立完善由调水受益省市按照调水量给予水源地区横向财政转移补偿,以及受水区和供水区对口支援帮扶机制。

输动力,需要更优的谋划和配置。在多方合力下,陕南的循环经济得以快速起步,但仍然面临专业化分工布局水平不高、产业集群和大企业集团难以形成、技术创新集成能力薄弱、企业融资难等问题。为此,需要进一步细化和优化陕南的循环经济发展布局,理清循环产业发展脉络,通过土地、政策、资金等方面资源的优化配置,夯实陕南循环经济发展基础。同时,应继续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强和改造融资服务,强化科技人才支撑,全方位改善陕南循环产业发展大环境。

陕南地区对汉江上游水资源保护,不仅仅是区域的生态课题,而是欠发达地区由被动转向主动,破题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样本。因此,我们应携手为陕南地区共解压力,齐输动力,创新打造一种产业格局、人居建设、山水环境等各方联动的“系统合力”,全力以赴耕种这块异常珍贵的生态经济试验田,为我国绿色发展积累经验,共赢成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