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版:有色金属产业景气指数解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3年7月30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在低谷期寻求机遇

北京科技大学教授

薛济来

二季度中经有色金属产业景气指数较上季度略降。面临国际金融危机后经济弱势复苏、需求不振、金属价格低迷的总体态势,有色金属产业整体上持续低谷徘徊。化解产能过剩、加快转型升级依然是有色金属行业的主要任务

上半年有色金属价格延续弱势运行,有色金属行业一直存在的产能过剩问题更加突出,化解产能过剩矛盾已成为工作重点。

6月份伦敦铝、镍等有色金属价格降至2009年以来最低点,促使世界范围内有色金属行业减产停产规模不断扩大,以铝为例,美铝、俄铝等国际行业巨头分别宣布减产11%和7%、国内铝业龙头中铝则宣布减产约38万吨。同时,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等采取“组合政策”加快淘汰落后产能进度,加大差别电价及惩罚性电价实施力度、建立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倒逼机制抑制高耗能行业过快增长、淘汰落后产能目标完成和措施落实情况纳入政府和国有企业绩效管理、推行新上项目和淘汰项目减量置换。还应进一步看到,国办日前发出《关于金融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以及即将出台的《化解产能过剩矛盾总体方案》,都显示国家层面上正在形成针对产能过剩问题的系统性解决方案。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目前看到的去库存和去产能的数量并不大、且“西进东不退”——产能向西部转移扩大但东部原产能并未减少多少,对于化解行业产能过剩问题实际作用有限。在有色行业产能扩充限制,金属价格循环降价的怪圈后面,存在着多种融资投资平台运用、地方经济和民生利益分享、资源能源分配和定价、政府和企业业绩考核等深层原因。只有深入进行机制和体制上的改革,转变发展理念和模式,建立行业内产能和价格的自我约束和调节机制,才能走向健康、可持续性的发展。

从根本上讲,有色行业遭遇的困境说明以往所依赖的资源密集、产量规模不断扩大、劳动力成本和环保标准低的增长发展模式已难以为继。必须大力发展高新技术和深加工产品,强化企业创新驱动,才能推动有色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我国拥有与当今高新技术发展紧密相关的优势有色金属资源,如稀土、钛、镁、钨、钼、镓、铟、锗、铋等,但其中绝大部分只能加工成初级矿产品或初级冶炼产品,资源优势并未变成经济优势。随着国家鼓励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有色金属中涉及新材料的金属品种会获得较大发展机会。例如,稀土功能材料将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其中对稀土发光材料的需求随着节能灯LED的推广应用而不断增大,钕铁硼稀土功能材料也受益于下游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硅材料有可能在政府补贴扶持、兼并重组中,逐渐走出低迷。

对于我国具有产能优势的基本金属而言,如金属铝,发展深加工、拓展新用途则是化解其产能过剩的另一重要途径。若在运输工具中推广铝结构轻量化,可获得显著的节能减排效果。我国铁路专用运煤敞车,若从目前5%的铝合金结构,上升到如发达国家一样的80%,每年将多运煤5000万吨,还可增加铝用量。目前国内载重半挂车保有量300万辆,如按照美国70%使用铝结构的比例估计,我国一年可减少燃油消耗760万吨,减排二氧化碳2200万吨,增加铝用量1000万吨。

今年三季度会是传统的有色金属淡季,但也可以视作行业化压力为动力、谋求新突破的机遇期的一部分,企业应不失时机加快技术和产品创新,积极调整发展战略和定位,凝聚内生发展动力,为今后可持续的发展打基础。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