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3年7月20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共享绿色生态城镇化
本报记者 佘惠敏

在19日的绿色城镇化论坛上,数十名专家学者、政府官员和企业界人士进行了热烈讨论,他们普遍认为,中国的城镇化,应该是以人为本、公平共享的绿色生态城镇化。

“我们建设新城镇,最开始像牛排,瘦肉肥肉和骨头都是大块的。后来发现,瘦肉肥肉交织在一起的和式牛肉,口感更好。”新加坡星桥国际有限公司高级顾问、新加坡前教育部政务部长曾士生以形象的比喻讲述了他对绿色城镇化建设的实践和思考。

他所在公司与中国合作建设三个园区,最开始建设的苏州工业园“样子像牛排,一块一块,工业区、住宅区、商业区都分得很清楚。苏州工业园很成功,但也留有遗憾。如每天有大量人员乘车在三大区域间流动,不够低碳。”借鉴苏州工业园的经验,他们在天津生态城和广州知识城的规划设计中,以居民的感受为根本,把自然的森林、水域都保留下来,每个小区都是混合型,确保配套都在步行距离内。“让人们在同一个地方居住、生活、工作、娱乐,会增强小区的凝聚力,增加低碳出行,减少尾气排放。”

“建设生态文明,城市必须是坚强的,在自然灾害和气候变化面前,能抗击热浪、缺水、暴雨等灾害的袭击。明年坚强城市全球论坛,我们希望纳入中国城市。”地方环境理事会ICLEI东亚秘书处创会理事康拉德·奥托·齐默曼表达了对中国城镇化建设的另一种关注。

高质量的城镇化需要解决人的问题和钱的问题。绿色城镇化建设,因为有更高的环境要求,需要更高的建设成本。资金如何解决?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说:“推进绿色城镇化,需要金融的支持。中国必须推进金融改革,让金融产品更多覆盖城镇化建设。”他建议从战略层面考虑政策融资问题,通过贷款贴息等手段,让更多社会力量投入绿色城镇化建设。户籍制度也是城镇化中的一个难题。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主任李铁表示,“城镇化一定会涉及户籍制度改革,现在的改革不是简单的顶层设计,而是利益的调整,各个不同的利益主体要想取得共识很难。政策制定过程中会出现激烈碰撞。”

嘉宾们关注以人为本,也关注公平共享。外来人口和弱势群体能否享受到城镇化建设的成果,成为会上讨论的热点。

“很多人认为建大花园,把城市视觉绿色化就是绿色城镇化,这是认识误区造成的。应真正走出一条集约高效的城镇化道路。我们的城镇化不是为富人建花园,而要为3亿、4亿农民进城服务。”李铁说,城镇化的以人为本,要更多面对贫困人口和外来人口。面对几亿人口要进城的需求,如何建设最廉价的绿色城镇化,是一个重大问题。李铁认为,绿色城镇化需要进行成本分析,“要分析经济成本、社会成本、技术成本。要考虑经济成本,绿色城镇化需要更高的材料成本,低收入群体的绿色城镇化成本怎么承担?要分析社会成本,要让更多人口进入花园大城市,改革成本非常大。还有技术成本,现在一些生态花园小区将大片面积用在围墙围上,是对城市交通的严重切断,是造成拥堵的原因之一。”

“我们要的是缩小城乡差别的城镇化发展。”贵阳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魏定梅认为,绿色城镇化建设,除了关注大城市,还要关注小城镇、村庄的需求,要让城乡发展各得其所、各司其职,“不能城市像欧洲,农村像非洲。”

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秘书长李兰也表示,“绿色城镇化应该是真实城镇化,让流动人口也享受到城镇化的便利。”

公平共享的绿色城镇,将是我们生活的美好家园。

压题图片:贵阳十里河滩湿地公园恰似绿肺,生态保护力度不断加大,环境日益优美。 本报记者 张小影摄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