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3年7月19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贴心的“安吉啦”
——记西藏江孜县疾控中心副主任拉巴顿珠
本报记者 夏先清 代 玲

本报记者 夏先清 代 玲

阵雨过后,海拔4000多米的西藏日喀则地区江孜县透出夏日难得的清爽。6月22日早晨,江孜县疾控中心副主任拉巴顿珠穿着厚厚的棉外套,拎着大包小包的衣物、药品行色匆匆,分外引人注目。

今天,他要回“老家”——海拔4800米的龙马乡卓庆村。这个“老家”并不是他真正的家乡,而是他曾经驻村一年多的地方。从2011年11月到2012年12月,拉巴顿珠在卓庆村和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

从县城出发大概40分钟左右,拉巴顿珠到了龙马乡乡政府。他将自己携带的包裹搬上乡里的皮卡车,约上龙马乡党委书记黄维伟一同向卓庆村进发。从龙马乡到卓庆村的土路虽然只有27公里,但是路况极差,除了道路狭窄、路面凹凸不平外,随时还可能因为山体滑坡而中断。

皮卡车沿着山沟往海拔5200米的龙宫山上艰难爬行,拉巴顿珠告诉记者,前往卓庆村一共要经过33道拐。

在龙宫山顶,两位放牧的村民看见了拉巴顿珠,热情地跟他打着招呼。他们中一个叫旺堆的,关节常年疼痛,去年是拉巴顿珠联系了江孜县人民医院,将他送去治疗。

行驶10多分钟的下坡路,一行人到了村民占堆的家。一进门,占堆5岁的孙子洛桑朗加就从屋里探出头来,欢呼着“安吉啦、安吉啦”(“安吉”是藏语口语医生的意思,“啦”表示尊称)。

卓庆村一共20户人家,7户人家住在沟沟里,13户人家住在连土路都不通的山后的克布琼自然村。由于是纯牧业村且交通不便,被深山峡谷包围,卓庆村村民的人均年收入仅千余元。拉巴顿珠一来就和其他工作队员一起入户走访调研。他发现这里不仅穷,更重要的是大家的思想观念陈旧,卫生意识薄弱。

“这边的水质不好,对村民的健康影响很大。由于村民出山一趟不容易,他们喜欢买很多的米面来放着,很多过了保质期,他们又舍不得丢,一样煮来吃。”拉巴顿珠说。学医出身又长期从事疾控工作的他每次走访都要劝村民少存一点米面,还指导他们将粮食存放在干爽的地方。

随后,拉巴顿珠来到了63岁的潘多家。潘多关节疼痛,眼睛也不好。看到拉巴顿珠来了,潘多的女儿卓玛热情地迎了上来。掏出藏药送给卓玛一家后,拉巴顿珠还不忘交待卓玛好好收拾家里的卫生。

在驻村期间,拉巴顿珠很注意培养村民的卫生意识,也经常掏钱买药送给村民。现在即使不驻村了,每次来村里,他都会收集亲戚朋友一些不用但仍很好的衣物,买上一些常见病的药送给卓庆村的村民。大家都亲切地叫他“安吉啦”。

除了发挥专长为村民的健康保驾护航,拉巴顿珠还为村里的发展费尽心思。克布琼自然村不通路,拉巴顿珠想哪怕就是一条土路过个马车、摩托车也行啊。为了能有一条土路,他甚至去县里把县长给请了来,还和县长亲自步行了几个小时去了解情况。水质锰超标,拉巴顿珠已经写了相关的调研报告向上级报送。担心冬天大雪封山饲草不好解决,拉巴顿珠就积极筹建应急饲草储备库。

从卓庆村回到县城来不及休息,拉巴顿珠就来到县医院住院部看望一周前从日星乡吹美村送来的两名感染痢疾的幼童,并告诉家长注意防止传染。

“全县有24所学校,流动人口也多,疾控工作压力大。作为一名医生,守护好大家的健康是我们的光荣责任!”拉巴顿珠话里透着坚定。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