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经济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3年7月18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民生工程是高质量的内需
□ 朱 磊

集中政策,集中财力,充分借助市场化手段加快办成几件经济社会发展急需、人民群众热切期盼的大事实事,既是高质量扩大内需的最佳选择,又是稳当前、利长远的重大举措

近日公布的国务院关于加快棚户区改造工作的意见提出,棚户区改造是重大的民生工程和发展工程,2013年至2017年,将改造各类棚户区1000万户。可以预见,棚户区这块民生“短板”将加速补齐。

除了“增加财政补助”、“加大银行信贷支持”、“优先供应土地”、“落实税费减免”等组合政策,该意见还对引进民间资本放大“尺度”,甚至鼓励企业和群众自筹资金支持棚户区改造。这样的支持力度前所未有,让民营资本看到了民生工程的盈利空间。

解读这份意见,可以领会新一届中央政府的政策取向: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形势下,政府不会再出台大规模刺激政策来稳增长,而是更注重统筹施策,统筹推动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努力使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

具体来说,相比那些为了GDP好看而建设的政绩工程和建后闲置的形象工程,棚户区改造是在保障民生的基础上扩大内需,这样的投入符合“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的要求,是高质量的内需。据测算,年均200万套至300万套棚户区改造建设,可每年拉动投资2000亿元至3000亿元。如果持续5年时间,这不仅可以有效改善困难群众住房条件,还可以助推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棚户区改造的关联度高,带动力强,不仅能拉动钢铁、建材、家电、家具、运输、能源等上下游相关产业的发展,还能帮助过剩产业去产能、去库存,可有效调整产业结构,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同时,棚户区改造将形成大量的公益性住房,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商品房价格上涨,有利于房地产市场调控,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

还应该看到,大规模的棚户区改造过程必将增加大量就业岗位,有效拉动就业,为守住经济下行的“就业底线”提供支持。更重要的是,让棚户区居民住上宽敞明亮的优质住房,是实现财富合理再分配,让人民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的重要体现,有利于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并能够凝聚全社会的改革共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创造性,形成推动改革的合力。

结合近期出台的一系列政策,可以看出政府正着力集中政策,集中财力,并尽可能通过金融税收等经济手段加以调控,引导民间资本等市场主体参与其中。加快办成几件经济社会发展急需、人民群众热切期盼的大事、实事,这既是高质量扩大内需的最佳选择,又是稳当前、利长远的重大举措。有理由相信,随着更多像棚户区改造、节能环保、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这样的民生工程的实施,我国内需市场将进一步打开,统筹推动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步伐将不断加快,广大群众将得到更多的实惠。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