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图 7月12日,位于浙闽边界的浙江温州市苍南县马站镇三茆村群众在台风来袭前抢收水稻。 新华社记者 鞠焕宗摄
下图 7月13日清晨,江苏省徐州市睢宁县常青村农民在水稻田里喷药防治病虫。 洪 星摄 (新华社发)
秋粮生产基础好
今年的粮食生产,是在“九连增”的高起点上展开的,尽管春季遭遇了东北低温春涝、西南西北春旱等灾害,目前粮食生产势头保持良好。早稻面积预计达8761万亩,比上年增加110万亩,目前已陆续开镰收获,多数地方增产趋势明显。
夺取粮食丰收,关键的一仗在秋粮。可喜的是,今年秋粮生产的基础较好。据农业部农情调度,预计今年秋粮面积11.76亿亩,比上年增加800多万亩。目前,东北多数地区苗齐苗壮,长势好于上年。西南地区玉米和中稻长势也普遍较好。夏播进展较快、出苗正常。像黑龙江省水旱田的苗情均为近年来最好的一年,全省粮食作物一类苗占播种面积96.4%,比常年高4.4个百分点。吉林省玉米保苗率为95.7%,比上年增加1.6个百分点。
7月10日,在山东省德州市齐河县20万亩高产创建核心区,记者放眼望去,绿油油的玉米长势整齐,大部分处于苗期末期,有些已经开始拔节。据山东省副省长赵润田介绍,2013年,山东克服低温冻害等自然灾害的不利影响,夏粮生产再获丰收。由于播期集中,墒情较好,山东秋粮长势总体好于上年。全省秋粮播种面积4920万亩,比上年增加45万亩。目前,鲁西地区玉米陆续进入拔节期,鲁东地区玉米处于3—5叶期。
“今年玉米整体苗情较好,出苗率高,施肥及时,只要不出现极端的天气,增产是很有希望的。”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张世煌说。
目前北方秋粮面积已确定,南方秋粮面积还有待落实,尤其是晚稻面积。据悉,今年晚稻种植意向继续增加。农业部副部长余欣荣强调,各地要组织人力、机械抓紧抢收,做到成熟一块收获一块,保证晚稻适时栽插。部分地区还需要加大政策落实和宣传力度,把国家最低收购价敞开收购的政策宣传到户,充分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力争晚稻种足种满。
余欣荣指出,南方地区尤其是西南地区,扩种晚秋作物仍有潜力,当地农业部门应加强宣传引导,鼓励农民群众增种秋玉米、秋薯、小宗粮豆等晚秋作物。四川、重庆、湖北、福建等有条件的省份要多蓄留再生稻。
防灾减灾任务重
目前,正值主汛期,也是自然灾害和生物灾害多发的季节,秋粮生产还面临着来自这两方面的挑战。
据悉,今后2至3个月,秋粮生产还面临“三大威胁”:一是干旱高温。据中国气象局预测,今年夏季全国降水总体偏少。湖北西南部、湖南西北部、江西东部、浙江等地日最高气温超过35摄氏度的天数较常年同期偏多,可能出现高温热害。
二是低温冷害。今年东北地区因春涝低温,始播期推迟7至10天。目前,部分地区玉米、水稻生育进程延迟,特别是内蒙古东部、黑龙江北部等地比常年推迟3至5天,玉米普遍少1片叶,水稻少0.5片叶,后期遭遇早霜的风险加大。此外,南方双季晚稻遭遇寒露风的风险也不容忽视。据统计,过去38年中有27年发生过寒露风,一旦抽穗扬花期的晚稻遭遇寒露风,将对产量造成损失。
三是暴雨洪涝。预计盛夏东北地区南部、华北、黄淮东部、江南东部、华南南部、西北地区中部降水偏多,华北部分地区可能发生洪涝灾害,辽河流域、海河流域、黄河中游将出现汛情,华东沿海和华南沿海有台风洪涝,对部分地区作物正常生长发育造成不利影响。
不过,张世煌表示,就玉米而言,非持续性的高温天气并不会造成过大影响,东北地区授粉、灌浆期间光照充足是有利于玉米生长的。玉米少叶,通过提前更换早熟品种可以适当缓解。目前比较忧虑的是倒伏风险,可能会影响农户密植信心,增加收获成本。
此外,“虫口夺粮”任务依然很重。据全国农作物病虫害监测网预报,今年下半年病虫害呈重发态势,防控任务异常艰巨。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迁飞性”害虫危险可能加重,主要是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粘虫等“三虫”的危害。二是流行性病害存在较高危害风险,主要是稻瘟病、马铃薯晚疫病、玉米大斑病等“三害”。
当前正值二代粘虫发生的盛期。据监测统计,截至目前,17个省区市已发生二代粘虫5900多万亩,山西、黑龙江等地是近20年最重的一年。如果防治不及时,三代粘虫还会加重发生,对秋粮生产构成严重威胁。
余欣荣强调,各级农业部门要加强与气象部门联系,密切关注重大天气变化,及早完善应急预案,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当前,要重点抓好两大片的灾害防御:一片是防范东北夏伏旱和早霜,东北四省区农业部门要提早做好防范准备,推广一些行之有效的做法。比如喷施高浓度叶面肥,增强植株抗逆能力,促进早熟。另一片是防范南方洪涝和寒露风。防范寒露风主要还是通过肥水调控,促进正常生长发育。
同时,还要加强病虫监测预报,落实防控责任,在关键农时和病虫重发期,大规模开展统防统治,全力以赴夺取秋粮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