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版:公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3年7月16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422 张惠领 等

422 张惠领

张惠领,男,汉族,1962年7月生,中共党员,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双榆树派出所便衣探组探长。

10年来,身患哮喘病、糖尿病、高血压等多种疾病的张惠领始终战斗在抓贼的第一线,奔走了4万多公里。以他为原型的电影《神探亨特张》让许多人从银幕上领略了这位普通人民警察的风采。

2003年,张惠领担任海淀分局双榆树派出所便衣探组探长。工作中,张惠领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打击街头犯罪工作法”,不仅成为海淀分局一线民警培训教材,而且作为典型经验推广到全市。10年来,他本人亲手抓获或由他发现并指挥探组成员抓获作拘留以上处理的各类违法嫌疑人约2400人,其中刑拘700余人,治拘1600余人,打掉违法犯罪团伙300余个。

每次抓捕,张惠领都冲在最前面,多次受伤,由于严重的糖尿病,他腿上的伤一直很难痊愈,伤痕斑斑点点,被战友戏称为“梅花鹿”。

2011年4月份,张惠领在抓完盗窃嫌疑人回所审问时,哮喘病突发,幸亏战友发现及时把他送到医院救治。2012年他又一次病倒在岗位上——肺内感染出血,高烧达41度,再次被送往医院抢救。然而,术后未愈,这个老警察、老共产党员,又出现在便衣打扒的最前沿。他的爱人心疼地对他说:“别人是喝茶、抽烟上瘾,你是抓贼上瘾!”

张惠领荣获全国公安系统二级英雄模范、全国优秀人民警察、北京市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入选“中国好人榜”。

423 李 刚

李刚,男,汉族,1969年11月生,中共党员,天津钢管集团管加工部电气点检作业区作业长。

20多年来,李刚从一名普通维修工,成为管加工电气设备领域的技术专家。

天津钢管集团首条生产线是从国外引进的先进设备。安装调试期间,外国专家将工作区域围起来,不让中方人员进入,李刚就主动接近他们,跑前跑后干杂活。诚心终于打动了外国专家,破例允许他进入区域协助工作。李刚用心记下调试的每个细节,回去后认真整理,一年记了十几本、20多万字的学习笔记,熟练掌握了设备电气系统的使用和维护。工作之余他还以超常毅力专心苦读,取得了本科学历。

李刚所在的管加工部是石油套管生产最后一道“关卡”,给每根钢管两端车螺纹,每条螺纹的精度比头发丝还细。他的任务是为生产设备安全运转提供技术支持。一次,因为全英文界面的设备主板程序丢失,造成生产线停机,每停一小时损失高达几十万元。公司领导心急如焚,向外国专家求援,迟迟得不到答复。李刚主动请缨,连续奋战20多个小时,终于使设备重新运转。之后,他利用业余时间编制程序,成功汉化了操作界面,填补了国内空白。李刚在技术上从不保守,他依托“李刚劳模创新工作室”,把维修心得、技术笔记和操作规范印发给大家。李刚领衔完成了“反扣螺纹拧接工艺”等15项重点攻关项目,为企业创效近亿元。

李刚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青年“五四”奖章、天津市党员十大时代先锋等荣誉称号。

424 李文波

李文波,男,汉族,1964年6月生,中共党员,海军南沙守备部队工程师。

李文波扎根南沙22年来,先后29次赴南沙执行海洋气象观测和守礁任务,守礁累计时间97个月,创下了守礁次数最多、守礁累计时间最长等多项纪录。

李文波调入南沙守备部队后,不断提高自身专业水平,逐渐成为官兵眼中的气象“活预报”。他对永暑礁海洋气象观测站建站以来所有的气象数据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研究,撰写了《南沙海区季风过渡期风的特点》、《南沙海区海浪年内变化特征》等多篇论文发表。他带领分队干部编写出版了10多万字的《南海水文气象观测教材》,成为南海舰队水文气象观测专业通用教材,结束了南海海洋气象业务培训没有专业教材的历史。

李文波带领分队人员对南沙海区天气的变化规律,尤其对灾害性天气变化进行深入细致的统计分析,总结出一系列准确预报天气变化的规律,为值班舰船和守礁部队提供了准确气象参考,多次使值班舰船脱离险境。20多年来,他领衔海洋气象观测站累计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军内外气象部门提供水文气象数据140多万组,创造了连续7000多天无差错的纪录。近年来,李文波和战友们一起建起了南沙第一套地面气象自动化观测系统、建设了南沙第一个大气波导站,创造了南沙水文气象事业的10多个第一。

李文波荣获2012年度践行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十大新闻人物、“广东好人”、感动中国2012年度人物等荣誉称号。

425 李龙梅

李龙梅,女,汉族,1964年12月生,中共党员,重庆市特殊教育中心校长。

近10年来,她矢志献身特教事业,教育了一大批残疾人,培养了158名大学生;以伟大的母爱关怀每个残疾学生,让他们自强自立,没有一人成为社会的负担。

她是国际视障教育理事会东亚地区副主席兼中国分区主席,在学生眼里,她是“妈妈校长”。

2001年,李龙梅被任命为重庆市盲人学校校长。她带头每天坚持2小时与学生“心灵对对碰”,让教师真正走进盲童的心里。一名性格孤僻的盲童,父母不愿带着她外出打工,断绝了与孩子的联系。李龙梅辗转联系到孩子父母,反复做工作,终于让孩子又有了父母的关爱,人也变得开朗起来。

为了让孩子们能享受音乐艺术,她组建了盲人管乐队;为了拓宽孩子们的就业途径,她在学校开设推拿按摩职业教育课程,一批又一批原本需要社会救助的盲人掌握了赖以生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成长为合格的盲人按摩师,就业率达到100%;为了让孩子们也能接受高等教育,她鼓励孩子们参加盲人高考,10年来共有158名学生以优异的成绩被长春大学特殊教育学院录取,创下连续5年高考升学率100%的奇迹。盲人音乐教师张治平被誉为“山城阿炳”。为了提高老师的专业素质,李龙梅千方百计创造条件满足他的教学、创作需求,最终张治平成为全国第一个盲人音乐特级教师。

李龙梅荣获全国“三八”红旗手、重庆市优秀教育工作者、重庆市教书育人楷模、重庆市道德模范等称号。

426 李权卿

李权卿,男,汉族,1968年5月生,中共党员,河南省濮阳市公安局治安支队副主任科员。

李权卿2004年4月作为特殊专业人才被特招入警,主要从事安检、防爆、排爆和爆炸物品、枪支弹药等危险物品管理工作。作为濮阳市唯一一名排爆专家,他始终战斗在防爆排爆治爆第一线,被誉为“濮阳排爆第一人”。战友们给他总结了3个“最多”,即受领的安检任务最多,排除的爆炸物最多,经历生与死的考验最多。

入警9年多来,他执行各类大型活动安检防爆任务150余次,处置各类涉爆现场106次,为侦破各类涉爆案件提供了关键证据。他和同事们一道先后排除销毁各类自制炸弹5个、航弹炮弹691发、手榴弹520颗、雷管49万余枚、各类枪支1100支、子弹13000余发、电引火头15万余个、炸药11759公斤、礼花弹2.6万余枚、烟花爆竹11753箱等。

2011年5月28日,李权卿在处置一起非法制造烟花爆竹案件的过程中,一次次将战友撵离危险地带,自己执行销毁作业,因爆炸物自燃突发爆炸身受重伤,全身大面积烧伤,左眼、左耳伤势严重。这次负伤给他留下终生残疾,双耳耳膜穿孔,听力神经受到器质性损害。这已经不是他第一次和死神擦肩而过,9年里,他多次经历生死考验,全身多处被炸伤,但他从未离开过排爆一线。

李权卿荣立个人三等功3次,荣获全国优秀人民警察、全国公安系统二级英模、2012感动中原十大年度人物等称号。

427 李洪启

李洪启,男,汉族,1935年12月生,中共党员,甘肃省金昌市金川公司退休职工。

李洪启退休后主动担任社区干部,带领社区退休职工和家属,用16年的时间,绿化美化家园,使遍地垃圾、蚊蝇孳生的脏、乱、差社区变成了“绿色社区”。

1997年秋季,金川公司决定对白泉村小区实施绿化工程,李洪启积极发动小区内的职工家属加入植树队伍,经过不懈努力,共种植树木1000余株。小区树木枝繁叶茂,鲜花缤纷,被甘肃省命名为“省级绿色文明社区”。

白泉村小区西北角有个废弃垃圾场,平日里臭气熏天,遇到刮风垃圾乱飞,严重影响了居民的生活质量。2001年,李洪启在金川公司和街道社区的大力支持下,带动广大离退休职工,种植槐树1200余株,开辟社区绿色“老年林”。

2004年,李洪启又向金川公司提出修建绿色防风林带的建议。他主动垫付资金1100元,和职工家属种植槐树、柳树、沙枣树等13700多株,使一条绿色长龙盘踞城市西北,成为金昌市的绿色屏障和城市景观。

为了便于林带的管理,他组织成立了退休职工护林队。在李洪启老人义务植树造绿精神的带动下,金川公司积极发动职工开展义务植树活动,在废弃的矿渣山开辟60万平方米绿化区,植入81个品种,24.5万株树木,一座美丽的矿山公园矗立在龙首山下。

李洪启荣获全国社区志愿者先进个人、甘肃省道德模范、金昌市首届道德模范等荣誉称号。

428 李新民

李新民,男,汉族,1967年6月生,中共党员,大庆油田钻探工程公司伊拉克鲁迈拉项目部副经理。

李新民1990年参加工作以来,在铁人王进喜带领过的1205队一干就是22年,从一名普通的钻工成长为“铁人队”队长。他带领钻井队成功打出历史上第一口定向井,创出一个平台打13口定向井、平均井距只有6米的丛式定向井的高纪录,在全国钻井队中钻井进尺率先突破200万米,相当于钻穿226座珠穆朗玛峰,连续15年实现年人均向国家交一口井。率先实施绿色钻井,实现24年安全生产零事故,井身质量和固井质量合格率保持100%,实现由单一打直井向打特殊工艺井转变。组织4次钻机转型,实现装备和技术双跨越。

李新民把规格化、标准化、军事化的“三化管理”与国际HSE管理标准相结合,制定从安全到质量、从井场到驻地、从生产到队伍管理的一整套管理办法和措施,带领团队顺利通过HSE、IADC和ISO9002国际认证,拿到进军国际市场的“通行证”。在苏丹5年,李新民带领DQ1205队累计钻井55口,创造23项新纪录,完成水平井29口,两次获得苏丹最高荣誉——PDOC钻井杯。曾经仅用26天就完成苏丹3/7区首口水平井,被称为“功勋井”。2010年,他的团队不畏战火危险,“转战”伊拉克,仅用47天3小时打完3167米的定向井,创出哈法亚钻井新纪录。

李新民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创先争优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

429 杜仕海

杜仕海,男,汉族,1981年6月生,中共党员,青海省西宁市公安消防支队东川二中队副中队长。

杜仕海从警16年,先后参加各类抢险救援和社会救助2000余次,抢救群众400余人。

2007年初春,青海省汽车运输公司两名工人清洗油罐内部,因吸入大量化学气体而晕厥,罐体内油蒸汽遇火星或静电随时都将发生爆炸,生命危在旦夕。杜仕海主动请缨,承担了营救的重任。由于油管口狭窄,杜仕海卸掉随身防护装备,用水打湿全身,在安全绳的牵引下,艰难地从狭窄的罐口进入油罐内部。当被困人员被成功救出后,他却因过度消耗体力,吸入大量有害气体,重重栽倒在地上。

2010年在青海玉树抗震救灾中,杜仕海作为全省消防部队的救援尖兵,第一批飞赴灾区,在搜救生命的过程中,杜仕海发现一个藏族女孩被埋压在着火的废墟中,他忍受着火焰的炙烤,钻入废墟确定被困少女的准确位置,在缺少大型救援设备的情况下,冒着余震带领队员利用铁锨和双手刨挖废墟,挖掘救援通道,历时近4个小时奋战,将被困少女成功救出。被困少女卓玛在被营救出的时候不停地说道:“叔叔,我感谢你一辈子。”在玉树抗震救灾的生命大营救中,杜仕海和战友们靠着肩扛手挖,一次次与死神赛跑,硬是靠着顽强执着的意志抢救出19名被困群众。

杜仕海荣立个人二等功1次、三等功5次,受嘉奖16次,荣获全国公安消防部队先进个人、全国青年“五四”奖章、抗震救灾英雄模范等称号。

430 杨小玲

杨小玲,女,汉族,1976年6月生,中共党员,湖北省武汉市第一聋校舞蹈教师。

从事残疾人工作23年来,杨小玲先后成为420名聋哑学生的代理家长,辅导580名聋哑考生考入大学,是1000余名寄宿学生的爱心港湾,将一批学生培养成全国顶尖残疾人艺术人才,被聋哑孩子亲切称为“鼓舞妈妈”。

1990年初夏,杨小玲来到武汉市第一聋校,无意中看到一群聋哑孩子在教室里跳舞。孩子们的那股子认真劲,让她的眼泪“唰”地一下掉下来。就这样,心系聋哑孩子的杨小玲,从师范学校毕业后,放弃了更好的工作机会,执意选择了武汉市第一聋校。

从此,杨小玲一脚跨入无声的世界。但跳舞的困难超出她的预料,音乐和节拍学生们都听不见,必须“翻译”成肢体语言。杨小玲创立“鼓舞教学法”,敲击大鼓,鼓声震动,通过地板传递到孩子们脚心。她还自创“呼吸传递法”,在《千手观音》表演中,后面的人张开双手的同时,往前面吹一口气,前面的学生感知后立刻张开双臂。邰丽华在春晚舞台上一鸣惊人,《千手观音》家喻户晓;王志刚通过舞蹈《秦俑魂》被中国残疾人艺术团看中,成为一名专业舞蹈演员,随团出访20多个国家和地区……23年,杨小玲把自己最美好的年华奉献给了这群特殊的学生。很多学生也和她一样,成为了特教老师,薪火相传。

杨小玲荣获全国特教园丁奖、湖北省“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称号,入选“中国好人榜”。

431 杨斌圣

杨斌圣,男,汉族,1957年3月生,中共

党员,江西省芦溪县宣风镇副镇长、法律服务所所长。

作为基层一线的人民调解员,杨斌圣成功调解各类矛盾纠纷3700余件,有效地遏制和处理了群体性、突发性事件300余件,防止民转刑案件200余起,防止非正常死亡200余人次,挽回经济损失累计3600余万元,被群众称为“乡村判官”。

1983年,26岁的杨斌圣退伍后,担任芦溪县宣风镇司法助理员。他给自己制订“六字方法”、“七不原则”和“八字格言”的“行规”。“六字方法”是指工作时做到快、稳、准、调、实、公;“七不原则”是指不坐卧铺、不住宾馆、不下馆子、不收报酬、不打的、不抽烟、不喝酒;“八字格言”是指严、慎、勤、德、公、廉、实、诚。

2011年3月22日,经医院检查,杨斌圣诊断出患有肺癌。当群众感叹以后再难见到这位“乡村判官”的时候,刚刚结束第二次化疗的杨斌圣回到了宣风镇,顾不上休息就出现在一起纠纷的调解现场。从当天上午8时持续到第二天凌晨4时,经过他耐心细致调解,双方当事人终于在调解书上签字。身体的疼痛加上旅途的疲劳,让杨斌圣几次差点晕倒。

案卷显示,自检查出肺癌至今,杨斌圣调解大小纠纷近200起,其间还远赴福建、浙江等地调解。现在,杨斌圣依然奉献在工作岗位上。

杨斌圣荣获全国创先争优优秀共产党员、全国模范司法所长、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江西省道德模范等荣誉称号。

432 邱瑞兵

邱瑞兵,男,汉族,1973年11月生,中共党员,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公安局东胜分局铜川派出所所长。

从警以来,邱瑞兵共参与查处各类治安案件2000余起,与违法分子正面搏斗30余次,打掉犯罪团伙10余个,被同行誉为“侦破案件神手”。

2010年3月2日15时许,东胜区公安分局接到群众举报,一批赌徒在东胜区一商城四楼从事赌博活动。当日下午5时许,时任治安大队副大队长的邱瑞兵带领12名民警悄然挺进赌博窝点,开始对现场38名参赌人员进行检查取证工作。当检查到一名姓王的男子时,他非但不听,反而迅即从腰间抽出一支手枪。歹徒的枪一会儿指向现场民警,一会儿指向其他人,妄图伺机脱逃。千钧一发之际,邱瑞兵一个健步跨过去用身体挡住枪口,并断喝一声:“要开枪就向我来。”趁歹徒稍一愣神,邱瑞兵果断冲上去一个拉腕别肘将该男子摔倒,并将其持枪的手死死按住,使枪口不再指向人群。此时,其他民警迅速将枪夺下,还在其身上搜出吸毒工具和毒品。原来该男子在赌博过程中刚刚吸食完毒品。经现场检查,王某某所持的系自制左轮手枪,已有4发子弹上膛。如果不是邱瑞兵临危不惧迎着枪口冲上去,后果不堪设想。

邱瑞兵荣立一等功1次,被中央政法委评为全国政法系统优秀党员干警,荣获第二届内蒙古自治区道德模范、自治区青年“五四”奖章、感动内蒙古人物提名奖等荣誉称号,入选“中国好人榜”。

433 陆兰军

陆兰军,男,壮族,1966年10月生,中共党员,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港市防城区峒中镇尖峰岭国防民兵哨所哨长。

“我要做祖国边境线上一块有血有肉的界碑”,这是陆兰军的一个信念。为坚守这个信念,陆兰军34年值守在中越边境线上的高山哨所,无怨无悔,守卫祖国南大门。

近3年来,陆兰军先后妥善处置边情21起。他守卫的这段边境线始终稳如磐石,固若金汤。

陆兰军扎根哨所23年,任哨长20年,长期以哨所为家,与界碑为伴。他坚持每月在哨所所辖的24.5公里长的边境线上步行巡逻4次,每次往返49公里,1年行程2352公里。23年在崎岖的山路上磨穿了100多双解放鞋,行程5万多公里。

陆兰军说:“这条有26块界碑的边境巡逻路,我整整走了23年,熟悉这里的每一块界碑,每一寸土地。如果祖国需要,我会一直走下去。”

哨所离家只有1000多米,但23年来,陆兰军住在家里的时间总共仅有20个月,不到2年。陆兰军戍边奉献的爱国主义精神,感召着边境线的年轻人。陆兰军所在的尚义村,400户人家中,就有350人当哨兵。尖峰哨所设立34年,有561名边民当哨兵,其中坚守5年以上的有220人。

陆兰军长期忍受着病痛折磨,坚守在哨位上,面对亲戚朋友高薪邀请和一些人重金诱惑却不为所动,坦然拿着微薄的工资,过着清贫淡泊的生活,一心一意守护边疆。他说:“不管什么诱惑,都动摇不了我守边固土的信念。”

434 陈万霞

陈万霞,女,汉族,1969年10月生,中共党员,安徽省肥东县陈集镇阳光小学校长。

陈万霞建立了全国首个留守儿童寄宿制学校,用浓浓母爱温暖着每一个远离父母的留守儿童。

陈万霞在肥东县陈集镇小魏小学当过15年代课教师。2005年,小魏小学并入镇中心小学,陈万霞被聘到县城一所民办学校担任管理干部,月薪比原来半年工资还多。可看到许多父母不在身边的孩子,陈万霞心里不安起来,她决定辞去城里工作,回乡创办一所寄宿制小学。

陈万霞在原小魏小学旧址基础上,与乡亲们一道动手,整修教室、兴建宿舍、购买教具,全国首个留守儿童寄宿制村小就这样开办起来。第一次招生时,本村64名留守儿童入学入住。第二学期,本村外出就读和邻村130多名学生慕名转至阳光小学。

由于缺少父母呵护,一些留守儿童性格孤僻内向,不愿与人交流。陈万霞想到了教他们写书信,这样孩子既可以说心里话,还能锻炼文笔。她特地在校园里设置了“阳光信箱”,得到孩子们热烈响应,信件常常塞满信箱。陈万霞无论多忙都会认真回信,并想方设法把孩子的倾诉转达给学生的父母。学生陈冲,妈妈在生他时死于难产,他每周都向信箱里投信给妈妈。孩子渴望母爱的忧伤深深地刺痛了陈万霞,陈万霞当起陈冲的妈妈,衣食住行与自己孩子一样对待。渐渐地,陈冲变得开朗了,脸上也出现了久违的笑容。

陈万霞荣获安徽省道德模范荣誉称号,入选“中国好人榜”。

435 陈叶翠

陈叶翠,女,汉族,1955年9月生,中共党员,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甸柳新村街道第一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

在陈叶翠的带领下,这个0.4平方公里的小社区,拥有17支社区文体活动队、13支志愿服务队、3支党员服务队、2个俱乐部,拥有自己的社区养老院、社区诚信就业促进会、知心畅语工作室。在她的努力下,这个拥有2744户、11400多名居民的大社区,多年实现辖区居民零失业、计划生育零超生、群体性上访零案例的好成绩。

陈叶翠创造性地总结出以党建为龙头、以文化为灵魂、以服务为核心、以居民自治为方向的“四位一体工作法”。她在社区建立流动党员联络站、在职党员活动站、党建工作联席会和党员议事会、党员责任区,组建老党员环境卫生服务队、老党员治安巡逻队和在职党员互帮互助服务队,30多名党员与17个特困户结成帮扶对子,社区43位楼长、112位居民小组长中90%以上由党员担任,党员成为社区群众的标杆和依靠。她探索出“四议三评两公开”自治工作法,凡是社区重大事情,都要经过社区党委会提议、社区党员议事会商议、社区居民议事会建议、社区居民代表会议或居民代表大会决议四道程序,评议结果向党员和群众公开,形成社区社务大家议、大家定、大家评的民主氛围。社区被民政部确定为社区建设信息直报点。

陈叶翠荣获全国优秀社区工作者、全国“三八”红旗手、山东省道德模范等荣誉称号。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