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4下一版 2013年7月15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奇瑞:打造世界级自主品牌汽车
本报记者 白海星 刘松柏 杜 铭

“我干汽车29年,到今年我们敢说会造车了。”奇瑞汽车董事长、总经理尹同跃的感叹在今年的日内瓦车展上得到了印证。奇瑞TX概念车战胜众多欧美日系概念车,获得“2012年度最佳概念车奖”,这是中国汽车品牌产品首次获得汽车设计的重量级国际大奖。

“让中国老百姓在中国道路上开着自己造的买得起的好车。”这是尹同跃也是奇瑞一直坚持的梦想,而且他们的确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2007年突破100万辆,2010年突破200万辆,2011年第300万辆汽车下线,成为第一家全球销量突破300万辆的自主品牌乘用车企业,硬是在外国品牌的“围剿”中开拓出一片市场份额,连续12年位居中国自主乘用车销量第一位,连续9年位居中国汽车企业出口第一位。

从最初的3座小草房、百来号人,发展到现在的两三万人,由一个厂区发展到现在的国内四五个厂区,由国内生产发展到在全球拥有16个生产基地,由一款车发展到现在的数十款车型,奇瑞用16年时间实现了从零到自主品牌领跑者的跨越。

然而,奇瑞的自主品牌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当市场转向买方市场,痛苦也就随之而来。尤其是曾高高在上的外资品牌下探中低端汽车市场后,奇瑞的市场份额逐渐被挤占而一路下滑,研发出来的车型成功的越来越少,投资损失开始成倍增长;重要的是,追求“速度和规模”的发展模式隐藏起来的产品升级、品牌建设问题也开始暴露。一时间,自主品牌还有没有前途的议论在社会上产生。

怎么办?是生存还是衰落?这是选择的问题,因为民族汽车品牌代表者没有退路。矢志不渝打造民族汽车品牌的尹同跃和奇瑞人进行了长达3年的“闭关修炼”。消费者对汽车品质和品牌的要求越来越高是现实,跨国汽车公司中低端车市的挤占也是现实;但更主要的是奇瑞自身出现问题:多品牌战略,分散了有限的资源,还导致同质化的产品越来越多,且内部相互竞争;研发体系上“各自为战”,一个车型,组建一个团队,什么都做,没有建立起与高端品牌相应的高端品牌产业链标准,产品品质和品牌形象无法提升;逆向开发,造成车型与市场需求脱节……自主品牌继续初始阶段的发展模式已无法生存,“必须打破入门级品牌的天花板,进入价值品牌甚至是溢价品牌市场。”

蹲下是为了更好地跃升。奇瑞壮士断腕,进行了一场影响深远的深层次变革,方向就是做品牌、建立体系化的核心竞争力。首先是砍掉大量产品线,将在研项目从142个缩减到原来规模的三分之一左右;调整研发体系,取消原有的乘用车工程研究一、二、三院和商用车研究院,重新划分为项目开发中心和技术中心两大部门,把过去各个研究院的特长都集中在一起,将技术研究得更透;增设了预研与共用技术院和样车试制中心,导入“由市场到市场”的产品开发流程,实行由“逆向开发”向“正向开发”的转变。

“闭关3年,我们现在该出关了。”今年4月,奇瑞发布了新品牌形象——“技术·奇瑞·中国梦”,正式公布了奇瑞未来3阶段的战略目标:2013年至2016年,稳固在入门级汽车市场的领先地位,成为中国最好的品牌汽车企业;2016年至2020年达到主流跨国汽车企业的体系能力,产品主要技术性能达到国际标准水平;2020年后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汽车企业,产品主要技术性能达到国际一流水平。一个“奇瑞”的品牌战略正式向外界宣告奇瑞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在新的体系和流程下推出的首款量产车型奇瑞ARRIZO7也将于8月上市,其时尚动感的外形设计、简洁流畅的车身线条以及良好的品质,还未上市便已赢得试驾者的一片喝彩。

奇瑞自主品牌的中国梦想正在向世界梦升腾。当然,这条路不会一帆风顺。不过,在总装线、在发动机车间、在研究院、在奇瑞的整个厂区,记者处处感受到一种卧薪尝胆实现梦想的韧劲,感受到这一梦想发生在坚实的土地和辛勤的汗水之上,正逐步变为现实。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