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区域经济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3年7月12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浦东:从长江口走向深海
本报记者 沈则瑾

日前,国务院原则通过《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作为推进改革和开放的试验田,上海自贸区为长三角海洋产业起飞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浦东新区海洋产业正驶向以高新技术为依托的“经济深海区”,通过搭建“研制一体化平台”、集聚科研领军人才、发展高端海洋产业,浦东力争经过10年努力,建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国家级海洋科技研发中心

□ 定 位——

寻找发展海洋产业新坐标

有人将我国东部沿海比作一张弓,将长江比作一支箭,弓箭相交处即是长江黄金水道和东海岸线的中心交会点浦东,“从长江口走向深海”,是浦东肩负的新使命。

上海临港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的职责就是打造海洋研发高地,高度集聚并有效整合全国海洋研发和制造资源,促进上海海洋经济快速崛起。

这个2007年才起步、规划面积6.2平方公里、产业化面积仅3.2平方公里的基地,近年来像磁铁一样吸引着众多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企业和机构纷纷向这里集聚,2011年底,这里被认定为全国首个“国家科技兴海产业示范基地”。

记者发现,这里今年续建或新建的项目中,有一批引人注目的大项目:总投资约2.7亿元的同济大学海洋地质观测基地一期工程计划今年完工,总投资约4.2亿元的海洋科技孵化器,总投资约1.5亿元的浩思海洋生物研发中心和总投资约2亿元的欧纳海洋新能源设备研发中心……

更多小企业也在基地孵化下迅速成长,海洋生物医药、海水淡化、海洋新能源、海工装备设计,一个个研发团队向这里集聚:欧纳海洋新能源设备研发中心研究海水淡化,利用先进技术综合利用有价值的海洋资源;浩思海洋生物研发中心开发的鱼用疫苗利用海洋生物技术。

“海风”把造高铁的北车集团也刮“下海”来造船了。今年年初落户浦东的北车海工要成为船舶海工产品成套装备及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目前他们已拿到了10亿元订单。

据上海临港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总经理程胜海介绍,到2015年,基地内的临港海洋科技创业中心、上海海洋科技研究中心等将陆续完成,并投入运营使用。2020年,基地将进入成熟发展期。

□ 支 撑——

搭建“研制一体化”平台

长期以来,海洋产业的科研与产业脱节,企业需要技术去国外购买,而科技研发的成果和企业不相干。现在,上海临港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搭建起“研制一体化平台”,打造高端海洋经济产业链,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这个难题。

在这里,企业可以给科研机构提需求,高校乐意与企业对接,研发的成果直接用在企业。例如,为攻克深海石油钻采装备与材料创新发展的关键技术和重大难题,上海天合石油工程有限公司、上海尖端工程材料有限公司、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宝钢特种材料有限公司与上海海事大学成立了深海装备材料与防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基地是政府、高校、海洋企业和机构共同搭建的平台。这里有同济大学海洋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海洋局东海分局海洋综合保障基地、上海海洋大学等多家海洋科研机构。其中,上海海洋科技研究中心(筹)的发展目标是,经过10年努力,建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国家海洋科技研究中心。

由多家机构共同承担的中国首个海底观测网“东海海底观测网”将在5年内建成,为中国走向深海奠定坚实基础。

浦东新区海洋局副局长张长起说,“通过海洋科技研发、孵化、中试、交易、风险投资等功能组合,基地将形成多种形式的合作与交流平台,实现由要素集聚走向产业集聚,通过国内培育和国际合作,最终形成一个‘海洋硅谷’。”

浦东新区将以临港地区两大板块临港新城先进海洋经济产业集群和上海临港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建设为契机,重点发展外高桥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集聚区、陆家嘴高端海洋服务业集聚区两大板块。张长起称,浦东新区将全力打造海洋科技高地和海洋新兴产业高地,建设成为先进海洋经济发展的示范基地,成为国家实施深海大洋战略、上海海洋经济发展的前沿阵地。

□ 合 作——

跨区域配置海洋资源

亚洲首座海上风力发电场——东海大桥10万千瓦风电示范项目、当今世界最先进的第六代海洋工程装备3000米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我国第一艘突破零下163摄氏度下安全运输液化天然气技术LNG运输船“大鹏昊”……

这些令中国人骄傲的海工产品都出自浦东。但浦东也有其先天不足之处,面积只是与其相邻的舟山群岛新区的六分之一,岸线长度的二十分之一,发展空间有限。浦东的海洋新兴产业和战略性产业刚刚起步,规模很小,海洋科技对海洋产业发展的支撑力不够,高端装备制造缺乏核心技术,真正能够走向深海大洋的科技实力和产品严重不足。

跨区域合作或许是破解浦东难题的一把钥匙。张长起说,他希望在国家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开展与舟山群岛新区的合作,实现地区发展优势互补。他提出的合作思路是:一是借鉴深汕特别合作区的经验,浦东以飞地合作的形式参与舟山群岛新区的开发。二是浦东“南接浙江,北通江苏”,构建长三角沿海交通枢纽,开展海洋资源跨区域配置。三是把浦东部分生产转移到南通、舟山、宁波等地,与周边海工装备制造基地联动发展。

张长起说,现在交通便捷,上海与周边地区已形成“一小时经济圈”,各有优势,江苏有一定的产业集聚,苏北有土地和园区;浙江有区位优势,舟山岸线长,宁波有良港,而上海有信息、人才和先进制造业高端服务业优势,三省市如能敞开胸怀携手合作,一定能推进东部沿海地区海洋经济快速发展。

张长起说,跨区域合作的共识已经形成,合作推进工作机制的建立也在酝酿之中。上海和宁波早在2011年8月就发起设立了规模100亿元的海洋产业基金,和舟山群岛新区的互动更是频繁。去年,上海海洋大学与海南省三沙市政府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开展海洋资源利用和生态保护等方面的合作。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