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我国外贸进出口总体呈现低速增长态势,二季度进出口增速明显放缓。6月当月,外贸下滑至负增长2%,进口、出口双双出现下降。”在10日召开的上半年外贸进出口情况新闻发布会上,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综合统计司司长郑跃声介绍说。
据海关统计,今年上半年,我国进出口总值为19976.9亿美元,扣除汇率因素后同比增长8.6%。其中出口10528.2亿美元,增长10.4%;进口9448.7亿美元,增长6.7%;贸易顺差1079.5亿美元,扩大58.5%。
6月当月,我国进出口总值为3215.1亿美元,下降2%。据悉,上一次外贸进、出口出现“双降”还是在2012年1月份,且主要受季节性因素影响。时隔17个月后,进、出口数据“双降”重现,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前我国外贸基本面上的压力和困境。
“进出口数据双双下降,是与前期打击虚假贸易、挤出水分有关,也与今年以来人民币升值较快、劳动力成本上升有着直接关系。我国外贸形势仍较为严峻。”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研究员张永军表示。
郑跃声分析认为,二季度我国外贸进出口增速明显放缓,这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首先,外部市场需求持续低迷,抑制中国出口的进一步扩大。郑跃声指出,外部需求疲软直接导致出口企业订单下滑,出口增长陷入低迷。海关总署对近2000家出口企业的网络调查显示,今年以来每个月都有45%以上的企业反映新增出口订单金额同比在下降。
第二,汇率、劳动力等出口成本的持续上升,加大了企业的出口难度。据国际清算银行的数据显示,今年5月底,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为116.3,较去年年底已经升值5.6%。截至6月28日,人民币兑美元、兑欧元、兑日元汇率中间价分别较去年年底升值1.7%、3.3%和16.7%。国内劳动力成本继续增加,产品竞争优势逐渐在削弱。
第三,贸易摩擦频发且多样化,使得我国贸易环境趋向恶化。一季度,共有12个国家对我国发起22起贸易救济调查。贸易摩擦发生国家和产品的多样化,对相关优势产品出口造成较大影响。
第四,国内工业生产放缓,抑制了原材料的进口需求。前5个月,我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4.9%,同比放缓1.3个百分点,工业出口交货值增长5.2%,同比回落2个百分点。国内产能过剩的钢铁、水泥、造船等行业盈利能力也在下降,进一步抑制了对上游原材料进口的需求。
第五,海关的贸易统计是按照进出口金额来统计的,伴随着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下降,上半年我国大宗原材料进口均价出现了明显下降。
“总体来看,我国对外贸易的表现在世界主要经济体当中仍然是最好的。”郑跃声表示,今年以来,除了前4个月欧盟进出口增长了0.3%以外,前5个月,美国、日本、韩国、俄罗斯等市场的进出口均同比呈现下降的态势。
“下半年外贸进出口形势不容乐观,尽管国际市场需求是影响我国进出口的决定性因素之一,但也存在提高我们产品竞争力的问题。”商务部研究院外贸所所长李健表示,对外贸易需要在转方式、调结构上下功夫,力争稳住我国产品在全球市场上的总体份额,这也是我国外贸发展的根本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