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今日财经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3年7月1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抓住走向海洋的战略机遇
——访国家海洋局海洋战略研究所研究员王芳
本报记者 鲍晓倩

本报记者 鲍晓倩

记者:党的十八大首次提出建设海洋强国,如何看待我国当前的海洋强国战略?

王芳: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海洋对世界政治经济秩序和国家安全与发展的影响越来越大,已经成为人类生存与发展空间拓展的主要领域。建设海洋强国,这是我们党根据时代发展潮流和我国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发展的实际需求而作出的战略抉择。建设海洋强国是实现民族复兴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步骤和战略举措。

中国正处于走向海洋,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机遇期。为了实现中国在海洋上广泛的战略利益,必须围绕着“海洋强国”的战略目标,研究制定适应国情的新时期海洋政策,促进海洋经济、海洋资源环境保护、海洋科技教育和海洋社会公共事业的统筹协调发展,使中国逐步从半封闭海走向深海大洋,实现海洋大国向海洋强国的历史性转变。

记者:历史上,我国海洋意识并不强,当前为什么强调必须走向海洋?

王芳:走向海洋是我国21世纪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需求。可以说,走向海洋是强国富民的需求,也是时代潮流与国际发展趋势。

走向海洋,首先是维护海洋安全和战略利益的需求。我国是海陆兼备的发展中国家,在全球海洋有广泛的战略利益,世界航运市场19%的大宗货物运往中国,22%的出口集装箱来自中国,中国商船队的航迹遍布世界1200多个港口。目前,中国对外原油依存度已达到55%,而中国进口石油的运输有90%依靠海运,中国已经成为依赖海洋通道的外向型经济大国。

走向海洋,其次是应对潜在军事威胁和海洋权益争端的需求。我国海域被岛链封锁,战略回旋空间有限,维护海洋权益涉及岛礁主权、海域划界和资源争端等问题,必须全面发展海上力量,建设海洋强国。

走向海洋,还是缓解资源环境压力和建成小康社会的需求。我国人口已经超过13亿,占世界人口22%,人均陆地面积和淡水资源却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4。据预测,我国资源需求高峰将出现在2020年至2030年,走向海洋、开发利用海洋资源能够缓解资源环境压力。

记者:如何理解当前我国已经具备发展海洋事业的良好机遇和坚实基础?

王芳:和平与发展的时代背景为我国走向海洋提供了良好的国际环境。同时,海洋强国竞争与合作并存,各国在海洋领域的交流频繁。

从国内宏观政策和发展的基础条件来看,近年来,我国对海洋事业更加重视,党的十八大从战略高度对海洋事业发展作了全面部署,2013年1月,国务院批准了《国家海洋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多年来,我国的海洋事业有了长足发展。目前,中国的海洋科考工作已经进入三大洋和南北极地区,建立了海洋监测网,海洋环境预报系统,海洋信息服务系统,海洋防灾减灾能力逐步提高;形成了比较完整的船舶工业体系,拥有技术力量雄厚的船舶科研设计机构、船舶生产企业和比较完善的船舶配套体系,海运船队、渔业船队、科研船队和海洋执法队伍规模可观。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