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今年《财富》世界500强的入围门槛再次提高,但中国企业再次成为榜单亮点,中国上榜企业数量不仅再创新高,而且是连续10年增加。中国企业上榜数量的变化昭示了世界经济版图10年来发生的巨大变化。
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下,世界级企业的成长速度与发展规模,反映了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和世界市场的竞争格局。《财富》世界500强榜单中以往很长一个时期是美日欧三大板块称雄。而本世纪以来的最大变化,是中国企业的异军突起。2013年《财富》世界500强榜单显示,中国上榜企业的数量和上榜企业收入占500强企业总收入之比,与排名首位的美国的差距正在大幅地缩小。
中国经济发展需要大企业。世界一流企业不但在规模与业绩水平上名列全球同行业前列,而且还能提出引领行业持续增长的观点和主张,是产业规则与相关标准的制定者,能够在经营管理上开展卓有成效的创新。在有能力参与国际分工的基础上,世界一流企业具有产业话语权和主导权,能够推动产业进步,为国家创造财富,为社会进步贡献力量,最终让消费者受益。
中国经济的发展也在产生大企业。在1995年的《财富》500强榜单上,中国企业只有3家,2013年为95家,18年间数量增长了30多倍。不仅仅是数量,中国上榜企业占500强总收入的比例也发生了喜人的变化,1995年中国上榜企业占500强总收入的比例仅为0.4%,而在2013年则达到17%。可见,中国企业的发展与中国国力增强是同步的。
同时,2013《财富》500强榜单也显示,失衡,成为中国经济发展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中国上榜企业主要分布在钢铁、汽车、资源、化工、金融等领域,来自第三产业服务业的较少,上榜公司的主体是国有控股企业,民营企业较少,银行业在整体经济中的利润占比偏高。为了解决经济失衡,中国政府愿意为长期的可持续发展付出短期经济减速的代价。新制定的经济增长计划,其核心内容包括:不出台刺激措施、去杠杆化和结构性改革,以短痛换取长期的益处。同时,盘活多年发展积累的巨大存量,推进结构调整和技术创新,从供给端找到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如果说《财富》世界500强构成的变迁,反映了全球经济发展的结果和结构调整的轨迹,那么如何在世界经济总体形势仍然不乐观的大背景下,顺应国家经济发展路径的调整而长远发展,中国企业面临着挑战。尽管在《财富》世界500强榜单上已经“十连增”,但中国企业在资源整合、创新能力、人才培养、品牌影响力、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国际化能力等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