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版:国防天地 上一版3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2013年7月9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勘查禁区”追寻金色梦想
本报记者 张 忱 通讯员 王林琳
在过去一年的区域矿调任务中,武警黄金部队在哈达门沟、寨上、西涝口、金水泉、存得村、阳山、宝兴沟等7个矿区找矿取得重大突破,在14个勘查区有新进展。共完成数字化填图819平方公里、高精度磁法测量835平方公里、水系沉积物测量1400平方公里,为国家区域地质战略决策提供了精确的信息资料。
图为武警黄金部队官兵进行区域矿产资源野外勘探。
杨春宇摄
黄金部队官兵进行区域矿产资源调查野外测量。 杨春宇摄

国家博物馆里,一件特殊藏品光彩夺目——重达2155.8克的中国最大天然金块。由于形状与中国版图相类,因此被称为“版图金”。1983年,武警黄金部队在大兴安岭发现了这块稀有金块。从那以后,这一藏品就成了记录黄金部队功绩的金色丰碑。

组建34年来,黄金部队在全国26个省(区)、46个成矿区带发现金矿床325处,探获黄金资源储量2269吨,为国家新建、扩建矿山近百座,完成科研项目330余项,30项科研成果达到国际国内先进水平,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卓越贡献。

到“勘查禁区”呼唤“芝麻开门”

地质学家预测,我国西部广大区域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但因条件所限,一直无法勘探开发。为促进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造福当地各族群众,2012年,黄金部队按照国家部署进行任务调整,奉命挺进西部广袤地区,展开大规模区域矿调。

南疆作业区山高路险,气候多变,山洪、毒蛇等危险随时可能袭来。有时晴朗的天空掠过一片乌云,不是暴雨就是冰雹,甚至一场感冒就能危及生命,被业内称为“勘查禁区”。官兵在此探矿,需要处处小心,稍不留神就会陷入危险。

2012年8月4日,技术员闫金华和王卫国在一处山谷作业。临近中午,山谷里风雨骤起,引发了山洪。必须马上找个地方躲避!可环顾周围,前后都是山谷,只能迅速攀上身边的峭壁。雨中的岩壁异常湿滑,两人费尽力气才爬了三四米高。刚爬上去,身下就传来了轰隆隆的响声:山洪翻腾着从脚下1米多的地方倾泻而下。40分钟后山洪退去时,两人的手脚都痉挛了。回想那次死里逃生的经历,他们至今心有余悸。

南疆工作区平均海拔3800多米,4500米以上的雪山随处可见。白天紫外线强烈,地表温度高达50摄氏度,晚上又突然降至零度以下。有一次,技术员吕兵团和战士吕博迪在一处戈壁沙漠上作业。当日气温40多摄氏度,为防止紫外线灼伤,两人身上的迷彩服裹得严严实实。然而,手中的地质数据采集仪却停止了工作,原来仪器“中暑”了,需要马上降温!他们马上脱下衣帽为仪器遮阴、扇风。10多分钟后,仪器终于能够正常开机,可过了一会儿又“罢工”了。经历了反复的“降温”之后,两人才完成了当天的任务。第二天早上,他们发现自己身上的皮肤已被紫外线严重灼伤。

在黄金官兵的艰苦努力下,2012年黄金部队区域矿调任务实现“开门红”:承担区域矿调项目17项,在哈达门沟、寨上、西涝口、金水泉、存得村、阳山、宝兴沟等7个矿区找矿取得重大突破,在14个勘查区有新进展。新增(333)金资源量45吨、(334)金资源量60吨,新增银资源量172吨、铜钼资源量7.4万吨,新发现矿产地3处、找矿靶区12处。

数字化找矿为国家奉献金色大礼

地质探矿,既是对体力和意志的挑战,也是智力和科技的比拼。

上世纪80年代,黄金部队科研人员突破“碱性岩脉不成矿”的传统观点,发现东坪金矿。时任黄金九支队总工程师祝延修和苗建华与河南、陕西地矿单位合作完成的论文《小秦岭金矿地质勘查科学研究的重大突破与发展》,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沉寂的小秦岭地区从此拥有了第一座特大型金矿,河南一跃成为国内第二大产金省。

上世纪90年代,随着沙金越来越少,寻金触角向地层深处延伸,科技的作用更为凸显。当地理信息系统在国内还是个陌生词语时,黄金部队已率先开展计算机制图业务,并建立了集地质、遥感、物化探等多学科于一体的综合信息数据库。1996年,第三十届世界地质大会由中国承办,黄金部队是13家主办单位之一。展览平台上,高级工程师宋磊发明的快速找金新技术,实现了野外采样、测定、定位一体化,引起国内外广泛关注。

2009年,由黄金地质研究所总工程师卿敏牵头完成的14本《战略地质调查》中,国内外金矿一览无余,成矿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地球化学特征、大地构造成矿特征、矿床成因探讨都有着翔实的描绘与解析。卿敏先后主持或参与原国家计委、国家黄金管理局、武警部队黄金指挥部科研项目及国家重点黄金矿山委托的科研和生产项目20余个,累计提交金资源量近200吨。

黄金部队牢牢把握“科技是找矿支撑”的方向,经过不断创新,逐步实现了从罗盘、地质锤和放大镜“老三件”到数码相机、摄像机、掌上电脑、录音笔和手持GPS“新五件”探矿设备的转变。随着科技进步,越来越多的高科技仪器成了黄金官兵的好帮手:地理信息管理系统投入使用,结束了手工绘图的历史;高精度卫星定位系统配备到地质中队,使成矿预测时间显著缩短;海事卫星电话、全球定位仪、车载电台等设备的使用,对遍布全国的部队矿点实现了高效管理;卫星遥感解译、数字图像处理、高密度电法仪、全液压钻机等高科技装备和先进找矿手段的应用,实现了空中、地面和地下立体透视矿产资源的突破,黄金部队快速进入数字化找矿时代。

在过去一年的区域矿调任务中,他们完成数字化填图819平方公里、高精度磁法测量835平方公里、水系沉积物测量1400平方公里,为国家区域地质战略决策提供了精确的信息资料。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