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区域经济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3年7月9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青岛高新区:唱响“高”“新”曲
本报记者 刘 成

□ 搭建技术研发创新和科技创业孵化载体

□ 建立技术转移转化长效机制

□ 构建三位一体金融服务体系

青岛高新区于2008年5月成立,总面积28.7平方公里,位于国家主体功能区环渤海地区的山东半岛地区。为把青岛高新区打造成这一优先开发区域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围绕着“高”——高科技,“新”——创新,青岛高新区确立了建设技术创新研发核心区、科技创业孵化加速区、技术转移转化实验区、创新人才富集区、科技金融示范区和高端产业领航区六大功能区。“青岛高新区不能做纯工业区,不能单纯追求规模经济,而要依靠科技拉动,做发展方式转变的先行者。”青岛市委常委、青岛高新区工委书记、管委主任陈飞这样解释青岛高新区的定位。

422家企业及一大批世界顶尖研发企业、地区总部入驻,拥有9个国家级研发机构、15个高新技术产业园、184家高新技术企业;获批建设3个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4个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集群)、2个国家科技兴贸基地……青岛高新区成立短短5年时间,迅速从荒滩盐田变成高新技术产业的聚集区,得益于其坚持高科技立区、以创新兴区的战略。

如何真正做到“高”和“新”?青岛高新区的办法是建载体、引人才、造引擎。青岛高新区主要搭建了技术研发创新、科技创业孵化、技术转移转化三个方面的载体。

技术研发创新载体,他们建设了国家大学科技园区、中科院技术研发区、海洋技术研发区、青岛国际科技合作园区、中美创新示范园等各类科技合作中心。

科技创业孵化载体,他们创立了“蓝湾孵化器品牌”,培育了一大批高新技术产业“小巨人”,成为高端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源泉。目前,青岛高新区已累计建成44.7万平米的孵化器,已入驻孵化企业68家。下一步,他们将重点围绕软件与服务外包、高端装备制造和生物医学工程与技术应用三个方向打造专业的孵化群落。

技术转移转化载体,他们重点建设了中科院青岛产业技术创新与育成中心、高新区生产力促进中心、国家大学科技园技术转移中心等一批技术转移机构和组织,培育了数百人的技术经纪人队伍,建立起技术转移转化的长效机制。

青岛高新区打造的最具特色的引擎,就是金融体系。为给区内企业提供强有力的金融资本支撑,青岛高新区专门成立了金融服务局,全力构建了由产业基金、科技、投行担保融资、融资公共服务平台三位一体的金融服务体系。

以“高”立区,以“新”兴区,使青岛高新区五年时间初步形成了以软件与信息服务业、蓝色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科技服务业为主导的高新技术产业体系,“高”和“新”已然成为青岛高新区的城区名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