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3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2013年7月8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河南修武县农业局局长杨法谊——
在田野播种高产粮
本报记者 党涤寰

6月的中原大地,麦浪飘香,又一季丰收的喜悦写在人们脸上。

河南省修武县郇封镇王里张屯村科技示范户孙金仁,看着金灿灿的小麦说:“我这块示范田里种的是周麦最新品种,杨局长特别上心,不知跑来多少遍了,从下种到防病,千叮咛万嘱咐,一定要种好。”

他说的杨局长,是48岁的修武县农业局局长杨法谊。一年365天,大多数时间他都忍着腿疼一瘸一拐地走村串乡,指导农户创建高产田。在田野里播种希望、实现粮食高产,是杨法谊最绚丽的金色梦想。

从2007年3月担任县农业局局长那天开始,杨法谊就和他的梦一起长在了修武县的田野里。毕业于河南科技学院农学系的杨法谊,在当地农业领域摸爬滚打了20多年,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支撑他从本地实际出发,提出了“由传统农业小县打造粮食高产强县”的思路,决心从培育高产典型入手,大幅度提高粮食单产。

实施粮食高产创建6年来,他指导建立了小麦、玉米8个万亩示范片,32个千亩丰产示范方,48个百亩高产攻关田和64个小面积超高产攻关点,培植了1000余户高产示范户,高产创建示范田亩产连年上台阶。

“为了修武县粮食的稳产高产,杨局长可没少费心思。”修武县农技站站长、高级农艺师李胜利说,这几年,杨法谊到河北、上山东、跑陕西,引进百农矮抗58、浚单22、水果玉米、晚秋黄梨等一批特色农作物新品种,引进推广了玉米宽窄行种植、一穴多株、粮食超高产攻关综合配套等新技术,为修武县的粮食增产提供了技术支撑。

在杨法谊的手机中,储存着全县400多个农户的电话号码,他以此和农民保持“零距离”沟通,随时提供技术指导,全县26个村的重点示范户,谁家的地该浇水了、该施肥了、该打药了,哪块地墒情最好,哪块田产量最稳,哪块田种的什么品种,他心里都有数。

“农业干部就要泡在基层、扎在村里、长在田间,和农民打成一片,为他们排忧解难。”这是杨法谊经常告诫机关工作人员的一句话。

为了便于工作,他下乡乘坐的工作车后备厢里,存放的全是最新的农药、微肥等小麦、玉米田间管理所需的物资,在乡村指导高产示范户落实田间管理措施时,随时无偿送给农民,以保证及时进行管理。

长期的辛苦奔波和过度劳累,使他患上了严重的股骨头坏死病,尽管不能正常行走,但他仍然坚持工作。在他病情最严重的时候,人在床上输液治疗,心却惦记着高产田,往往是一拔下输液针,就直奔田间。有几次遇到生产上的紧急情况,他都趁医生不注意,拔下输液针就往农田里跑,去解决出现的问题,劳累一天后,回家自己做康复按摩。

由于腿疼,不能长时间站立和走路,杨法谊在田间忙碌时,随身带着小板凳,坐在地头和农民交谈,指导农民落实各项丰产技术,被群众亲切地称为“板凳局长”、“泥腿子局长”。

近年来,由于频频产生粮食高产、超高产典型,修武县成为国家级、省级育种专家挖掘新品种最大潜力的试验场。

“中国13亿人吃饭,不抓粮食咋中!?我是一名农业干部,最大的心愿,就是带领乡亲们多打粮、多增产、多增收。”杨法谊朴实地说。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