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财富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3年7月7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输不起的 “硬启动”
齐 平

“十八年后,又是一条好汉。”中国证监会5日宣布,近日国务院已同意开展国债期货交易。也就是说,时隔18年,国债期货要重启了。

遥想当年,国债期货作为中国第一个金融期货1993年10月就向个人投资者开放交易了。当时,申银还是申银,万国还是万国。1995年2月23日,围绕“保值贴补”的市场传闻,中经开和万国证券在国债327合约上展开多空恶战。在收盘前8分钟,杀红了眼的万国大举透支做空,砸出合计价值2112亿元人民币的卖单,致使当日开仓的多头全线爆仓。但随后上交所宣布这段交易无效,协议平仓,本来狂赚一笔的万国证券就此破产。

这段现在有时被演绎得异彩纷呈的江湖传说,在当事人的记忆中却几乎是令人胆寒的血雨腥风。这个关于贪婪机构和孱弱监管的故事一点也不美好,而其产生的影响更是改写了中国资本市场的历史:鉴于“屡次发生由严重违规交易引起的风波,在国内外造成了很坏的影响”,证监会“暂停”了国债期货交易试点。

近两年重启国债期货的呼声日高,渐成共识。现货市场的发展、利率市场化的推进、股指期货的示范,都使各方对国债期货在破解金融改革诸般难题方面的角色有所期待。

常有人感慨,要不是这个“暂停”,中国资本市场也许有另外一番面貌。但历史没有假设。

18年是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足以让人遗忘很多东西。王宝钏寒窑苦熬十八载,终于见到她日思夜想的薛平贵时,已经认不出那张脸了。在18年的闭门思过后,重现在人们眼前的国债期货会是一个回头浪子吗?

几乎所有的人都持乐观看法。大家多数认为,当初的事件发生有特定因素,如现货市场体量小、合约设计存在缺陷、交易制度缺乏连续性、防范技术不足等。目前针对这些缺陷,技术层面进行了一系列“既有国际经验、又有中国特色”的交易、交割制度设计,基本上做到了“缺啥补啥”。其中被反复提及的,是最低交易保证金提高至2%,还设定每日最大波动限制2%,明显高于国际同行的水平。有关负责人因此保证,这些措施完全能够覆盖国内债券市场的波动,不会发生系统性风险。

确保不重蹈覆辙的前提,是要查看清楚前车之鉴到底在哪里。

就监管而言,更有借鉴意义的也许是另外一件不如“327”惹眼的事情:在“327风波”发生后第三天,有关部门紧急颁发《国债期货交易管理暂行办法》,采取了提高保证金比例、设置涨跌停板等措施,以期抑制投机。但在同年5月,还是爆发了起因和手法都与“327事件”极为相似的319恶性违规事件。这才是最终压垮国债期货的一根稻草,因为它彻底粉碎了靠技术上的小修小补解决问题的一线希望。

也许,比技术更重要的是制度;比制度更重要的,是执行制度的决心。

换个角度看,国债期货是幸运的。不是所有的渔夫都能把不小心放出来的魔鬼再装到瓶子里去。“推倒”已属不易,“重来”更是艰难。要有足够的智慧、勇气,更要有如有神助的运气。

“目前从各方面的情况看,我国尚不具备开展国债期货交易的基本条件。”暂停国债期货交易试点紧急通知里的这句话犹在耳畔,“各方面”都应无数次用这句话提醒自己、查遗堵漏,才可以多少摊薄未来的机会成本。

国债期货是再也输不起了,这次重启必须是格式化后的“硬启动”。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