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资本市场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3年7月5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莫让创业板沦为“套现板”
何 川

7月2日,创业板上市公司莱美药业发布公告称,大股东重庆科技风险投资有限公司已于6月28日减持该公司无限售流通股股份200万股,占总股本的1.09%。按21.26元的减持均价来计算,重庆风投轻松拿到4000多万元真金白银。

对于创业板而言,这并非个案。Wind资讯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206家创业板公司均被重要股东不同程度地进行净减持,占创业板公司总数的67.54%,而155.87亿元的净减持金额也比去年同期大增近3倍。其中,创业板公司中套现金额最大的是智飞生物,公司副董事长吴冠江和董秘余农等累计减持股数达2043.75万股,套现金额为6.96亿元。事实上,伴随着上半年创业板指数的高歌猛进,创业板公司俨然成了大股东们的“提款机”。

进入7月份之后,创业板将迎来更大的一波减持潮。Wind资讯数据显示,今年三季度共有79家创业板公司的56.2亿限售股解禁,为创业板成立以来解禁股份数量最多的季度。

在短期内,减持套现的创业板公司重要股东如此之多,减持次数如此频繁,减持数额如此之大,对整个市场而言,绝对不是什么好事。况且,创业板指近期之所以能一路走高、个股股价接连攀升,也不排除背后有大股东们减持套利的利益因素掺杂其中。比如莱美药业,自年初至7月3日,公司股价上涨了24.82%。与创业板一些“牛股”相比,这增幅可能不算大,但与其节节下滑的公司业绩相比,却是高得离谱。

目前,与主板相比,创业板的估值仍旧居高不下。一些公司高管在股权解禁之后,通过减持而获得巨大利益后,将这块“烫手山芋”转递给了普通股民。一旦创业板高估值的泡沫破裂,那些不幸“接到最后一棒”的投资者无疑成为受害者。

但是,一个连大股东和高管都不看好、急于套现的公司,能否实现长期健康发展?最终谁的利益会受损?答案不言而喻。

实际上,与美国和香港的证券市场相比,A股市场对原始股3年的锁定期较长,但是其解禁条件最为宽松。在减持条件上,减持行为有较为宽松的信息披露要求,而完全没有减持数量的限制。这客观上有利于大股东们的减持。

为了防止创业板成为大股东从二级市场“抽血”的“套现板”,完善创业板主要股东减持制度尤为重要。一方面,应进一步细化和严格创业板减持制度、提高“大小非”减持成本,同时加强相关信息披露;另一方面,还可尽快出台创业板融资规模的限定机制,尽力避免超募现象发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