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行走在新疆喀什市老城区,犹如置身于维吾尔族民俗风情的生动画卷。在阿图什巷,在阿热亚路,在吾斯塘博依街,传统的茶馆、打馕店、烤包子店和手工艺品店陆续开张,几乎每家店铺都传出民族乐曲,曲声婉转悠扬。
2010年全面实施的喀什市老城区改造,让居民在保留传统生活方式的同时,又充分享受现代化的居住条件。根据规划,当地争取用5年时间,基本完成老城区65192户、533.4万平方米的危旧房改造综合治理工程。截至今年6月,已累计开工改造危旧房16429户、149万平方米;建设安置房1788套、周转房1920套。
喀什具有民族风情浓郁、历史文化悠久的特点。然而,那片老城古巷在承载历史与文化的同时,也布满岁月留下的痕迹。老城民居大多有着近百年的历史,房屋主体受损严重,生活环境脏乱不堪。实施改造前,老城核心区平均每平方公里达4.9万人,建筑密度超过70%。“污水靠蒸发,垃圾靠风刮,水管墙上挂,解手房顶爬”,一度成为老城居民生活的真实写照。
在老城区改造过程中,喀什充分尊重居民的意愿,对核心区民居内部实行“一对一”逐户设计。由政府出资帮助居民代建房屋结构主体,以确保抗震功能。后期装修中,对屋顶、栏杆、楼梯、门窗等的建造,由住户自主实施,政府部门编制了居民房屋装修指导手册,提倡利用原有的门、窗、廊、柱、木屋顶等凸显民族和地域特色的建筑构件,引导居民按照维吾尔族建筑艺术风格装饰房屋。“我们对改造后的房子并不陌生,但条件可好多了。”老城居民热合曼·艾力说,“水气电都通了,住着特别舒服。房子一层还有个门面,做生意也方便了。”
为最大限度减轻群众负担,喀什出台了多项优惠政策,实行“多对多”方式补助。对老城区核心区住房面积50平方米以下积极外迁的低保户,按50平方米标准进行产权置换,并每人每月补助30元,每年补助50%的冬季供热费;对积极参与改造的居民发放搬家补助费、提供临时安置周转房或发放临时过渡安置费;在拆迁范围内选择货币补偿的拆迁居民,在规定期限内拆迁的,不仅可按规定获得拆迁补偿,还能获得建筑面积每平方米100元至200元的补助。此外,政府以配套捆绑建设廉租房的方式,积极解决困难群体的住房问题。
托尔亚瓦格社区居民艾则孜·阿西木的孙女5年前到武汉读大学,每次假期回家,都惊叹家乡的变化。老人告诉记者,孙女前几天打电话说,马上就要毕业了,打算回到喀什工作,为既传统又现代的家乡建设出力。
作为“喀什史上最大的民生工程”,老城区改造工程赢得了广泛赞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官员考察后认为,中国政府投入巨额资金改造喀什老城区的做法在世界上是罕见的,令人钦佩,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