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4下一版 2013年7月2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结合地方实际 坚持以人为本 实施统筹推进——
棚户区改造的农垦“样板”
本报记者 瞿长福

在辽宁省东港市福兴园居住小区,72岁的农场退休职工刘玉峰告诉记者,住进这些新房的349户居民全是五四农场的危房改造户;在安徽省农垦潘村湖农场蟠龙小区,花园式园区里安居着上千户从棚户区搬过来的农垦职工。

在这些令人高兴的场景背后,是来自全国农垦的一串厚实数字:自2008年以来,农垦危房改造累计开工132.84万户,竣工116.49万户,其中2010年前开工的项目全部竣工。目前,农垦系统正在抓紧推进2013年国家下达的37.05万户改造任务。

成绩来自不懈的努力。农业部副部长高鸿宾说,从2008年开始,随着国家保障性安居型工程的展开,各垦区逐步明确了“以人为本、统筹推进”的棚户区改造目标和路径。江西省农垦管理办公室主任唐安来说,截至2012年,江西垦区8.9万套危房改造任务全面开工,6.4万套新房已竣工,20万人乔迁新居,垦区已成为当地经济社会统筹发展的“样板区”。

棚户区改造,钱从哪里来是一个现实问题。农业部农垦局局长李伟国说,按照国家对农垦危房改造补助标准,中央和地方财政各有一定比例支持,但在实际推进中需要各地因地制宜、多措并举。

广西农垦王灵农场曾经是国家级贫困农场,职工住房条件很差。现在,这里已成为自治区危旧房改造示范单位。农场负责人介绍,为了破解资金难题,他们采取了“六个一点”的办法,即职工出一点、农场贴一点、财政补一点、亲友借一点、银行贷一点、老板垫一点。农场财务部门还主动与金融部门沟通,协助职工办理“金穗惠农卡”小额信贷和建房按揭贷款,多渠道筹资化解了职工住房之难。

棚户区改造不是权宜之计,规划先行、集约节约发展成为垦区的生动实践。在广东,形成了哪里有农垦,哪里就有统筹城乡发展样板区的局面。几年来,广东农垦把水库移民、归难侨和农场职工三大危旧房改造项目综合推进,新建和修缮住房面积500多万平方米。黑龙江垦区仅3年时间把“北大仓”变成了现代化小城星罗棋布的绿色家园,32.7万户职工家庭住房条件得到改善,占垦区总人口的48%,累计复垦耕地3万公顷,相当于增加了一个大中型农场。

在棚户区改造中,各垦区统筹考虑当地经济社会实际,把棚户区改造与新农村建设、小城镇建设结合起来,收到了一举多得的效果。江西垦区把危房改造、新农村建设、小城镇建设、饮水工程、公路建设等结合起来,如今,江西农垦90%以上的农场建立起了功能较为完备的公共基础设施,80%的农场引入了城市社区管理模式,50%的农场建立了社会服务中心,垦区60万人享受城镇居民待遇,城镇化率达到61.8%。

棚户区改造使全国各垦区面貌焕然一新,也推动了垦区经济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据农业部农垦局透露,几年来危改项目累计提供就业岗位近294万个,其中130亿元中央投资带动地方、垦区和职工投入资金910亿元,有效促进了就业和投资增长。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