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和欧盟近日宣布正式启动“跨大西洋贸易和投资伙伴关系协定”(TTIP)谈判。美欧自贸区建设无疑有助于推动经济实现可持续复苏,并提升经济竞争力。但由于各方利益和诉求各异,分歧较多,此前这一全球最大的区域一体化长期停留在构想阶段。这也预示着,美欧双方未来的谈判过程势必异常艰难。
美欧对TTIP的定位是“一个宏伟、全面和高标准的贸易与投资协定”,旨在八大领域取得突破:一是进一步开放市场;二是加强以规则为基础的投资,强化双边投资关系;三是消除所有贸易关税;四是处理非关税壁垒问题,包括阻碍农产品流动的贸易壁垒;五是增进服务贸易市场准入;六是通过加强兼容性、透明度与合作,大量减少监管与标准方面的差异,同时维持卫生、安全与环保方面的高标准;七是制定全球关注的规则、原则与新型合作方式,包括知识产权和市场机制等议题;八是促进中小企业的全球竞争力。
在当前发达经济体普遍经济复苏乏力的背景下,这样一份宏大的自贸协定被视为大西洋两岸摆脱经济困境的“助推剂”。TTIP涵盖国家多、经济体量大,一旦谈成,对于美欧相互贸易、投资以及经济的增长必然起到正向推动和激励作用。欧委会近期发布的一份研究结果显示,占全球经济总量一半、全球贸易额三分之一的美欧两大经济体建立全球最大的自贸区,每年将分别给欧盟和美国经济创造1190亿欧元和950亿欧元的产值。
更为重要的是,TTIP谈成后,还将进一步强化美欧在全球贸易规则制定方面的话语权和主动权。近年来,全球贸易格局发生了令发达经济体意想不到却又难以逆转的质变,新兴经济体异军突起,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其在全球多边贸易体系中的影响力不断增强。这使得主要发达经济体通过主导全球多边贸易规则而获得更多经贸利益的企图化为泡影,因而设法再度牢牢控制国际贸易规则和秩序的共同目标促使美欧重新走到了一起。
通过TTIP,美欧在制定经贸政策以及应对来自新兴经济体的竞争方面,可以步调一致,协同推进。一旦美欧完成符合其自身经济利益的全球贸易投资新规则、新标准的规划、制定并掌控主导权,新兴经济体及发展中国家就只能被动接受,其贸易利益可能会被进一步削减甚至剥夺。
然而,伴随勃勃雄心而来的将是一场异常艰难的谈判。一方面,对欧盟来说,需要协调27个成员国(7月1日后,克罗地亚将成为第28个成员国)之间的不同利益,仅从近日欧盟成员国向欧委会“授权”的难度就足以看出谈判的复杂性。在不久前举行的八国峰会开幕前,法国突然威胁说,欧盟必须赋予其使用补贴、税收优惠和配额等措施来保护其电影、电视和音乐产品不被主要来自美国英语产品淹没的“文化例外”权,否则将反对启动自贸谈判。经过长达近10个小时的磋商,法国虽然最终同意授权欧委会与美国启动TTIP谈判,但“影音产业”被暂时排除在谈判内容之外。此前,美欧双方曾原则上决定谈判将涵盖所有产业。法国的例外待遇,也使美国今后要求将自己不愿意开放的产业排除在外有了借口。
另一方面,美欧双方在自由贸易和投资方面也将面对诸多障碍和难题。例如农产品、银行业监管、食品安全等。以农产品为例,欧盟每年对农业的补贴高达520亿美元,居世界第一;美国每年用于扶持农业的经费为110亿美元,居世界第三。美欧要想削减农业补贴,必然遭到各自农业利益集团的强烈反对。此外,欧盟对美国转基因农产品、含激素肉制品以及鸡肉的限制也是困扰双方的难题。
作为世界上最为强势的发达经济体,不论是美国还是欧盟在过往的贸易谈判中都很少也不习惯做出让步。经过数十年的努力,欧盟成员国迄今依然没有建成一个完全统一的欧洲大市场。如今,美欧打算建立起一个相当于跨大西洋的单一市场,双方都需要在谈判中做出诸多妥协,其难度可想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