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版:专题 上一版3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2013年6月19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哈大齐工业走廊 疾驰的“动车组”
—大庆高新区创新发展纪实
本报记者 倪伟龄 通讯员 臧 筠
大庆高新区华拓数码科技公司部分内景。
大庆高新区企业产品风电风筒。
大庆高新区科技园入口。

一条新辟的哈大齐高铁“巨龙”横贯松嫩平原腹地,大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哈大齐工业走廊”中心节点城区,宛若这条全省经济大动脉上疾驰列车的“动车组”,为区域经济创新发展提速助力

大庆,这座因油而生、因油而兴的资源型城市,在创造巨大物质和精神财富的同时,提出“超越权威、超越前人、超越自我”的“二次创业”发展战略。大庆人是如何破解资源型城市转型创新发展的时代命题的?

20多年来,大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在最初6.8平方公里的盐碱地上,拓展为总面积660多平方公里的大庆“龙头新城”;大庆高新区近五年连续保持年均40%增速,2012年实现技工贸总收入1500亿元,工业增加值473亿元,占大庆地方工业增加值的50.4%;在全国88个国家级高新区最新排名中,综合实力上升到第29位,可持续发展能力位居第19位。大庆高新区为大庆经济转型创新,为全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健康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宜居宜业现代化新城

拥有如此耀眼经济数字“背景”的高新区域内,该会有多少“大烟囱”?空气中又会弥漫着怎样的气味呢?6月初,当记者走进高新区即颠覆了假想,穿过一座横跨湿地的大桥,细雨蒙蒙的空气里飘散着淡淡青草味道,路旁一泊泊静湖,鸭嘻鸟鸣,遥望鳞次栉比的高楼,仿佛万千湿地景观中的“海市蜃楼”。

这是大庆市委、市政府提出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城市的缩影。大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负责人介绍,这是高新区多年来坚持“工业发展园区化、园区发展专业化,产业发展聚集化、产业聚集链条化,产城融合一体化”的发展思路的真实写照。如今,大庆高新区城区坚持服务产业发展,打造产业生态,推动产城融合,高起点规划、高水平建设、高效能管理,建成区面积达到53.6平方公里,建筑面积超过1700万平方米。5年来,累计投入资金39.4亿元完善城区承载功能,一座现代化新城傲然崛起于哈大齐工业走廊要冲。

大庆高新区还是一座科教新城。大庆高新区引建东北石油大学等3所高等院校,省科学院大庆分院等13家科研院所,建立31个省级以上研发中心和重点实验室;新建“孵化器”、“加速器”100多万平方米,聚集科技型企业1200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78家,培育达产企业872家。2009年大庆高新区被批准启动建设东北首家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

2012年,大庆高新区引资绿地集团60亿元建设大学科技园,打造集研发、中试、孵化器、加速器、放大器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平台,加快构建完整的科技孵化体系。计划引进企业100余家,实现产业规模70亿元,安置就业5000人。

在开发建设同时,大庆高新区加大环境治理与保护,示范引领大庆市建成“绿色油化之都,天然百湖之城”。如今大庆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349天以上,夏季更是“半城绿色半城楼”,大庆成为集“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三城品牌于一身的宜居宜业现代化城市。

拓展延伸石化产业链

大庆历经半个多世纪开发建设,曾经创造了连续27年原油高产5000万吨等一系列“奇迹”,现有千万吨炼油、百万吨乙烯、百万吨丙烯加工能力,能够生产400多种石化产品。大庆高新区依托石油资源,从装备制造、深加工、产成品内循环等上下游相关业态上拓展延伸石化产业链。

大庆高新区石化产业局副局长何晓东介绍,2011年引进的以苯乙烯为原料的大庆锡达石化公司,经大庆高新区协调,专门建设了苯乙烯生产厂,极大“释放”企业衔接上下游产业“内循环”潜能。

计划总投资6亿元的华瑞克管业制造公司,主要生产采油用直缝焊管。大庆高新区装备制造局局长姜红叶在华瑞克工地上表示,今年8月份设备进口安装完成即可投产,届时华瑞克的直缝焊管逐步替代无缝管用于石油开采,会使开采装备成本降下来。

大庆高新区还围绕炼油形成的原料资源,重点发展乙烯、丙烯、碳四3个产业链。通过成立综合商社,引入产业基金,购买国际原油和统领东北石化原料市场,实现属地深加工,打造千亿级高档石化产业集群,把大庆建设成为国家级聚烯烃基地、油田化学品基地、炼化一体化基地。

高新技术产业占大半

依托石油工业基础和石化精深加工支柱,大庆高新区大力推动引进汽车制造、新材料和高端装备、高端服务等高新技术产业,全区现已发展各类企业2892家,其中工业企业870家,规模以上企业106家,收入超亿元企业32家,境内外上市企业13家。五年来,新引进投资千万元以上项目443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75亿元。沃尔沃整车基地、忠旺铝型材、联想科技城、绿地中心、光伏产业园、新华08国际石油资讯中心等一批投资超百亿元的龙头大项目相继落地建设。服务外包产业园、文化创意产业园分别被认定为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区和国家级文化产业试验园区,经济技术开发区晋升为国家级,四季青温泉新城成为省级农业科技园区。

2012年,大庆高新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达到70%,完全替代了原油产销曾经的主导地位。

依托大庆本地粮食、果蔬、畜牧“三位一体”的农业稳定根基,大庆高新区还引进爱科、格兰等国际知名农机生产企业进驻,又引入黑龙江金亿机械制造公司大功率自走式玉米收获机及主要零部件生产线项目,为促进大庆及周边地区的现代化农业生产奠定了坚实基础。大庆高新区将依托大庆及周边丰富的农业资源优势,进一步引进并延伸玉米、大豆、乳制品等农畜产品精深加工项目,打造一系列规模化的健康食品产业。

“幸福城市”的美好愿景

高新区现已成为浓缩大庆未来发展的“模板”,承载着“大庆梦”的新希望。

到2015年,大庆高新区将建成一个创新资源集聚、高端产业集中、生态环境优美,在全国示范效应突出,带动哈大齐及周边地区可持续健康发展的现代化科技新城。

保持快速增长态势,经济总量持续壮大。到2015年,主要经济指标平均增速保持在25%以上,高新区生产总值达到1000亿元,财政收入超过56亿元;技工贸总收入实现4500亿元,年均建设亿元以上项目30个。

调整优化经济结构,支柱产业初步形成,建成3个1000亿、3个500亿产业集群。到2015年,石油化工、汽车制造和新材料产业收入分别超过1000亿元,高端装备制造业、高端服务业、高端新兴产业收入分别超过500亿元,基本形成“三主三高”产业格局。

发展方式进一步转变,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初步建成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到2015年,高新技术企业、新型商业模式企业、价值链高端企业总数1000家,在孵创新型企业1000家,授权专利数1500项,初步建成国内一流的成果转化基地和创新型园区,经济发展的质量效益得到提升,步入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轨道。

城市功能大幅提升,城区形象明显改善,初步建成现代化新城。新增建设投资500亿元,新开发面积25平方公里,绿地率达到40%以上。主体区文化、教育、科研、医疗卫生体系完备,商贸流通发达,生态环境优美,建成具有引领示范作用的现代化新城区。

到2020年,基本完成经济规模质量、市政基础建设、城区功能形象、核心竞争实力的战略转型、优化升级和跨越发展任务,建成一流的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建起一座美丽幸福、初具现代化国际化底蕴的新城区。

聚焦新兴产业 瞄准龙头项目

大庆高新区积极探索“龙头引领”发展模式,即聚焦战略新兴产业,大力引进龙头项目,聚集发展配套项目,实现补链、强链、全链发展目标。

今年6月初,国务院原则批复了大庆沃尔沃汽车整车基地项目,为大庆高新区注入新的发展活力。沃尔沃项目的落地,将带动高新区及大庆市和周边地区一百多家企业形成产品配套生产关联产业体系,并促进大庆高新区组建起国际标准的设计研发机构和信息技术中心,带动围绕核心零部件制造、新能源汽车等开发项目的发展,进一步带动大庆高新区启动建设汽车零部件产业园,吸引更好的内饰、结构件及LNG(液化天然气)、新能源电池等配套企业,推动汽车产业纵深发展。预计到2018年,沃尔沃整车基地项目年产量达到20万辆,带动大庆高新区直接及相关产业产销值将远超1000亿元。

作为亚洲最大的工业铝型材研发制造商,忠旺集团年产120万吨高精铝、铝板带箔材项目预计总投资达到260亿元。为了大庆忠旺的项目推进,大庆市和大庆高新区投资数十亿元开建了铁路专用线,为大庆忠旺及其他企业提供了物流保障条件。忠旺项目区现场负责人孙吉斌告诉记者,到2017年项目全部投产达效,大庆高新区铝业集群园区将成为亚洲规模最大、跻身国际一流的铝材加工生产基地。

曾经备受行业“严冬折磨”的新能源光伏产业项目,在大庆高新区的“日子”却并不“难过”,原因就是大庆高新区光伏产业园立足“以本地市场带动的原则,打造全产业链内生循环发展机制”。大庆高新区信息技术和新能源产业局局长伞金福介绍,光伏产业园先后引进了恒基伟业、上海朗德、浙江精工、厦门宝龙、浙江德隆等企业,形成了覆盖太阳能高效晶硅电池研究、切片、电池片、组件、集成运营、发电、投资等配套产业链条。随着国家光伏产业新政策落实以及大庆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的实施,计划投资25亿元的大庆高新区光伏产业园,将步入又一个发展“春天”。

以绿地金融中心、新华08国际石油资讯中心项目为依托,带动引进了银行、基金、证券、企业集团财务总部等机构,发展石油化工、煤炭、有色金属、农产品以及国有产权等金融衍生品交易,奠定了大庆高新区金融产业的一体化发展基础。依托联想科技城、服务外包园的云计算、物联网、外包服务等功能,积极引导云计算向云集成服务、平台及应用软件环节拓展,物联网向市民卡、智能家居、传感器等下游应用领域延伸,服务外包向金融、商务业态嵌入,大庆高新区打造出了一体融合发展的信息服务平台。

超越自我的大庆人

□ 倪伟龄

半个多世纪来,大庆以艰苦奋斗、大无畏的创业精神,在荒芜的盐碱地上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人间奇迹;当前,大庆高新区以超越自我的“二次创业”精神,正续写探索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新篇章。

超越自我,关键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大庆佳昌抢占光伏产业“制高点”,年生产砷化镓百万片,市场供不应求,产值过亿元。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是核心技术。本土培育的大庆市日上仪器制造有限公司,在工业用乙烯、丙烯、丁二烯的测量微量水领域,掌握的核心技术使测量精度提高10倍,方法被多家行业标准采纳,产值增加近百倍。

超越自我,转变创新理念,可以创造出巨大的物质财富。大庆高新区提出产业转型、体制机制转型、人才引进转型、产业生态转型等系列转型战略。就产业转型而言,按照“工业发展园区化、园区发展专业化,产业发展聚集化、产业聚集链条化,产城融合一体化”的思路,打造千万吨炼油、百万吨乙烯、百万吨丙烯加工项目,形成乙烯等石化产品精深加工等三大产业链,能生产400多种石化产品;高新区内,其他新材料、新能源、电子信息材料、汽车制造等非油产业企业600多家,规模以上企业106家、超亿元企业32家,境内外上市公司13家,非油企业占比达到70%。大庆高新区正实现从单一产业向多元业态全产业链转型,由低端传统产业向高端价值链转型的美丽嬗变。

超越自我,承载着大庆人对美好未来的憧憬。有梦想就有明天,大庆高新区的未来是,重点打造中国北方新兴产业城,着力发展石油化工、汽车制造、新材料3个收入超千亿元产业,高端装备制造、高端服务、高端新兴产业3个销售收入超五百亿元产业;高新区志在建成全国和区域性的科技创新引领区、高端产业集聚区、可持续发展示范区和现代化城市核心区。

超越自我的大庆梦一定能变成美好现实!

创新管理 筑巢引凤

大庆高新区在内部管理服务创新方面,既注重顶层设计,明确发展行动路径,更充分注重细节。高新区借力“外脑”,聘请国内知名策划机构共同谋划完善了主体区新兴产业城、经开区生态产业新城、化工新城、温泉新城“四城”空间发展战略布局;同时,围绕加快发展“三主三高”产业,按照“龙头引领—垂直整合—项目支撑—集群发展”的产业组织思路,深度论证了大庆高新区“十二五”产业定位、清晰勾勒出重点产业发展“路线图”、运营模式、战略举措和招商重点企业。

为服务区内企业,大庆高新区特别成立了石化、汽车、新材料和生物、装备制造、信息技术和新能源、现代服务业等6个产业局,从项目引领、银企对接、用工招聘、人才培训等方面,全程为引进企业“贴身服务”。

为继续深化与咨询机构战略合作,促进“外引内生”发展战略扎实推进,2011年10月10日,大庆高新区百家重点企业创新发展助推工程正式启动。高新区出资聘请国内顶尖咨询策划机构,帮助区内100家“种子企业”深入研究并明确未来发展战略及商业模式。

高新区制定了各类详尽明确的优惠政策,让想来投资、创业的企业明明白白。据高新区管委会主任颜祥森介绍,高新区将发挥土地、市场、原材料、水电气讯等方面的比较优势,在鼓励投资、配比开发、扶持企业、科技创新、引进人才等方面实施系列政策,积极鼓励社会资金参与产业项目建设,进一步促成大批高端大项目落地大庆高新区建设。

本版文章和照片除署名外,均由本报记者倪伟龄、通讯员臧筠撰写、摄影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