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版:聚焦三农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3年6月19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科技扎根田间地头
本报记者 杜 芳

6月15日,在河北省邯郸市邯郸县北文庄村,记者看到,路东的农田里收割机正忙着抢收小麦,路西收完的麦地里播种机忙着播种玉米。

“停一停,粮仓满了!”看着收割机的粮仓开始往外溢粮,农民赶紧叫停农机手。农机手刁宗彬说:“今年的小麦产量比去年还要高,我们这个农机队收了上千亩的麦子,小麦长得特别好,粒大穗多。”

邯郸市农业局局长暴常青介绍,今年邯郸市播种了560多万亩小麦,预计产量达到284万吨,单产485公斤。去年邯郸市实现了建设“吨粮市”的目标,2012年已经向国家贡献商品粮55亿斤,相当于不但可以实现粮食自给,还能再满足一个1000万人口大城市的粮食需求。从今年的情况来看,邯郸小麦产量可能比去年增加约2亿斤。

暴常青说,近年来,邯郸粮食生产起点高基数高,增产空间已不多,邯郸的粮食能连年取得丰收,科技起了关键作用。

邯郸市磁县属丘陵区,这里的小麦生长条件并不很好,但是亩产能达到1000斤至1100斤,比一般的丘陵地区高200斤。磁县农牧局负责人告诉记者,去年10月种麦子的时候,邯郸市实行优种统供,磁县有20万亩小麦使用包衣种子,有效防止了小麦苗系的病虫害。小麦播种前,县财政给予每亩地25元补贴,对土地实行机械化深松,更促进了小麦根系下扎保墒蓄水。当地对返青水肥实行测土配方施肥,按照土壤性能和作物生长需求配备氮磷钾的比例。

磁县西小屋村村民们一边将麦子装上三轮车,一边对种植小麦的技术赞不绝口:“用好技术就能种好地。示范田里农业技术用得更好,我们都跟着学。”

村民口中的示范田是全面推行统一品种、统一整地播种、统一肥水管理、统一技术培训、统一病虫防治、统一机械收获的高产示范方田。邯郸市建设万亩高产示范方的数量达到150个,面积达200万亩,是增产技术集成的样板。

农民不仅要将农业科技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更要落在地头。村民不懂技术怎么办?农技人员来帮忙。除了时常对农民进行定点培训,省市县的专家、技术人员还会深入田间地头作指导,特别是农业生产的关键时候,他们更是天天盯在地头。邯郸市植物检疫站站长毕章宝从2月底就到了磁县,要11月才回市里,农忙时候一个月有20天都在村里住。

“什么时候施什么肥,什么病打哪种药,农民不一定清楚,如果施肥打药‘跟着感觉走’,这里马马虎虎,那里凑凑合合,产量就一点一滴流失掉了。有了科学指导,挖掘每个环节的增产潜力,既有助于提高总产,又能有效利用资源。”毕章宝说。

像毕章宝这样的技术行家在农村很受欢迎,他们一到农田都会被农民拉去看看自己的地。农忙时候一天能接到几十个农民的咨询电话,有时农田发生病虫害,农民拔根麦子就去找技术人员,即时问诊、对症下药。这些活跃在农田里的技术人员推动了一系列增产技术扎根田间地头。

通过加强良种统供、种肥追肥、“一喷多防”等关键技术物化补贴和科技人员驻村定点实施技术推广,邯郸农民科学种田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一系列科技含量高的关键技术在农业生产中得到运用,为邯郸粮食增产发挥了关键作用。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