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6月4日至5日,以“民生物联网,智慧新生活”为主题的第四届中国国际物联网大会暨展览会在上海举行。正如本届展会的主题一样,“民生”成为本次展会联系全球物联网市场与中国本土发展最重要的切入点。
居家养老、科技农业、食品追溯、车联网等一批围绕民生开展的应用遍地开花,且应用模式正日趋成熟。物联网的应用正在我国逐步落地
改善百姓生活方式 受到热捧
随着空巢老人数量的增加,居家养老一直以来颇受关注。老人独自在家,如何能够保证出事时第一时间被发觉,成为不少企业研究的重点。本届展会上,一家机构带来了“伴”系统。通过一个传感器、一块大垫子,就可以监控家中老人的身体状况,并作出判断是否需要通知子女或社区医生。
据“伴”服务的工作人员介绍,通过垫在床脚处的传感器,远程监控中心可以发现老人生理数据上的异动,如心跳、血压发生大的变化,则在远端预警。服务中心可就此发出指令,或联系子女,或联系街道以提供帮助。而另一块铺在地上的大垫子则能察觉老人是否跌倒。“通过跌倒在地的姿势、卧地时间长度等数据,可以判断是不是出了意外。”因为不占空间,不会激起人的“被监视感”,目前这套系统已在上海市一些社区试点,反馈良好。
类似“伴”服务这样的新奇智能应用,本届展会上还有很多。各企业最新产品和前沿成果让人们如同置身于未来世界之中。
智慧农业作为重点板块,以“慧三农、聚万物”为主题,集中展示物联网技术提升下农业信息数字化、生产自动化、管理智能化的创新成果;智慧城市开启百姓智能生活新模式,只需一台iPad,就能轻松完成排队挂号、网上订餐、超市配送、代收包裹、家居安防;智能交通让出行更顺畅,车辆靠自己的智能在道路上自由行驶,公路靠自身的智能将交通流量调整至最佳状态;智慧革命快捷支付,与传统支付工具“支付宝”、“财付通”不同,物联网技术下快捷支付创新应用,将互联网购物和物联网支付结合在一起,将移动终端设备如手机、平板电脑等作为载体,使支付更安全、更快捷,打造一个移动的个人POS终端。
伴随智慧城市建设 前景广阔
在下一代互联网的应用创新中,物联网一直都是一个热门关键词,而在信息化建设的深入发展中,物联网更是智慧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就曾指出,智慧城市就是用智能技术构建城市的关键基础设施,然而要建成智慧城市,通过互联网把无处不在的被植入城市物体的智能化传感器连接起来,形成物联网,实现对物理城市的全面感知则是关键的一步。
目前,我国物联网相关软件开发与集成服务业等细分市场已步入稳定发展期。据中国电信副总工程师靳东滨预计,到2015年国内物联网市场规模将达到750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超过30%。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物联网市场规模为3650亿元,同比增长38.6%。
政府部门也对物联网的发展给予高度关注和支持。工信部和财政部已设立专项资金用于支持物联网发展。据悉,2013年投入的专项资金支持预算较2012年有所增长,将超过5亿元。业内人士预计,未来10年内物联网会大规模普及,其产业规模比互联网大30倍。
在科技进步引领和政策支持的推动下,当前各地都开始大力发展物联网产业。对此,中国物联网产业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柏斯维表示,2013年中国物联网产业遍地开花,应用逐渐落地。物联网亟须一个成熟的商业模式,让企业赚钱,愿意买单。
行业企业顺势而为 瞄准上市
在本届展会上,来自国际国内的120多家展商集中展示和研讨物联网最新产品和技术,呈现未来智慧生活的新模式。深入社会各个角落的物联网应用,其发展速度之快,让各行业企业深有感触。
国内农业物联网龙头企业朗坤物联网董事长徐珍玉表示:“地沟油、瘦肉精、塑化剂触目惊心,近年来,国内的食品质量安全卫生问题被媒体频频曝光,公司从事的农业物联网与食品质量安全相关的行业体会深刻。物联网技术成为一个全面管控体系在食品安全上的应用,将从源头把控风险。”
值得关注的是,在物联网产业快速发展中,资金需求成为物联网企业发展中的极大缺口。虽然物联网细分领域颇受风投青睐,但大部分企业更愿意扩张企业规模,推动企业上市。
在采访中,规模各异的多家物联网企业表示已经走在谋求上市的轨道之上。徐珍玉向记者透露,朗坤物联网已经在按照上市要求做规划。专注智能交通的金溢科技也在为上市谋求产业布局。此外,移动互联网企业灵动快拍董事长王鹏飞对上市也直言不讳。
值得注意的是,在物联网大会召开之后的三个交易日当中,物联网概念股却有两个交易日出现调整,颇有些见光死的味道。那么,物联网概念股在后市是否还有戏呢?
对此,国泰君安的投资顾问孙颖表示,目前,我国物联网在安防、电力、交通、物流、医疗、环保等领域已经得到应用,且应用模式正日趋成熟。安防领域,视频监控、周界防入侵等应用已取得良好效果。除此之外,物联网在环境监测、市政设施监控、楼宇节能、食品药品溯源等方面也开展了广泛的应用。随着物联网在国内获得广泛应用,A股市场中的相关概念股有望得到细致挖掘。
车联网是一片蓝海
刘 瑾
在今年的电信日上,“信息通信技术与改善道路安全”的主题,使得车联网话题在国内引爆,多家车企近日也纷纷发布车联网工作的进展。据中国车联网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秘书长方竹介绍,根据掌握到的情况,国内外绝大多数车企在2013年底都已完成或即将完成车联网国内布局及服务上线。
车联网是以车内网、车际网和车载移动互联网为基础,进行无线通讯和信息交换的大系统网络。它是能实现智能交通管理、智能动态信息服务和车辆智能化控制的一体化网络,是物联网技术在交通系统领域的典型应用。
车联网技术是多领域多学科高新技术的集成,是解决交通重大社会问题的关键,也是我国重要产业发展面临的新机遇。车联网的应用,有助于为交通管理机构的管理和规划提供帮助,为消费者出行提供信息支持,有助于减少80%的道路交通事故。同时,还能够促进车辆节能与环保行驶。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截至2012年年末,汽车保有量达到1.2亿辆,预计2020年将达到2亿辆。与此同时,我国也是全球最大的移动互联网市场,这二者的融合使得各大车厂对于中国车联网的商机充满了无限的憧憬与热情。国家相关部门也出台了扶持政策,据了解,车联网已被国家列入重大专项,成为了“十二五”期间的重点项目,将获百亿元支持。相关部门预计,未来5年车联网产业的产值有望超过1000亿元。
但目前,正处于起步阶段的国内车联网,尚未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发展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如,车企、运营商、软件开发商等产业链内的分工并不明确,更多的是各自为政,各做各的。进入车联网市场的公司很多,但多数都处在摸索阶段,还未形成一个合理、能持续发展和盈利的商业模式,仅凭着汽车行业的智能化发展还不能满足智能交通的要求。车联网相关技术标准也非常滞后,缺乏全局性的政策及行业标准。此外,关键技术也尚需协同突破。相比于之前长期定位于娱乐、导航、安防等领域的车载终端技术,与汽车自身的安全和节能需求联系不够密切,技术积累不够。
要促进车联网的发展,需要有明确的发展战略,正确的技术发展路线,还要顺应技术要求,推动汽车产业与通信、电子信息产业的融合。首先,政府应加大支持力度,明确由政府积极引导、形成产学研合作的机制,围绕车联网关键技术开展攻关,促进资源共享,实现我国在车联网技术领域的突破;其次,确定技术体系架构,制定技术标准,突破关键技术,开展基于车联网的系统集成技术研究;再次,发展物联网,要把握前瞻性、产业化、本土国情和协调性四个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