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版:聚焦三农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3年6月18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发展适度规模养猪
乔金亮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非农企业投身养猪业。同时,传统农村散户养猪却因市场波动、风险难测而不断减少。由于当前生猪价格低迷,生猪养殖几乎处于全行业亏损,但面对同样的市场,有人选择扩张,有人加速退出,不禁让人困惑。

事实上,不同的市场行为取决于市场主体的资金和技术实力、风险承受力以及对下一步市场走势的判断等诸多因素。在实力强而风险偏好型的市场主体眼中,养猪应是一个高投入、高风险、高回报的产业。由于在种猪品种、下崽数量、出栏周期、饲料优劣、精细管理程度等方面具有优势,他们的收益情况比散户要好很多。

总的来看,不少散户养猪抵抗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能力弱,市场行为也较为盲从。其生猪生产与加工、销售脱节,基本是“跟随策略”。近年来,以3年为周期,猪肉价格周期波动,不少散户在价格的指挥下,陷入了滞后反应的怪圈。在他们眼中,生猪市场逐渐变得不可捉摸。

对于那些风险承受力适中的小规模养殖户而言,在现阶段选择寄养模式的合作养猪正成为由分散养殖到规模养殖的一个途径。在选择这种模式的他们的眼中,养猪是一个风险低、收益还能使人满意的行业。每天一小时的劳动强度,即使对于留守的妇女和老人也不算是难事。

从行业集中度来看,目前国内养猪业集中度极低,国内养猪业排前10名的公司和品牌,市场占有率仅达1%至2%。从另一角度看,这种多、小、散的行业格局恰为孕育大型生猪企业提供了土壤。对于拥有健全的产业链和发力品牌建设的企业来说,利用好“猪周期”,壮大自身是关键。

随着猪肉价格的不断变化,饲料、加工等上下游产业的波动,规模养猪的优势正为行业所认可。一个健康的生猪养殖业,应当具备适度的规模化,才可以为消费者提供安全放心的生猪及其加工品。无论传统的放养和农家圈养还是规模化、合作化养猪,保持生猪的充分、有效供应,维持肉食品的优质安全始终是行业的核心所在。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