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版:调查研究 上一版3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2013年6月17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一事一议财政奖补—
如何“四两拨千斤”
本报记者 崔文苑

5月31日,2013年全国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现场会在贵州召开。选择在贵州召开原因有二:一方面,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都在农村,“八山一水一分田”的贵州是多民族聚居地,也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纳入规划的贫困村有3800个。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破解村级公益事业建设难题的任务更艰巨,示范意义更强。另一方面,贵州省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走在全国前列。

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是农村税费改革后,中央出台的一项新的强农惠农政策,以农民民主议事为前提,以农民自愿筹资筹劳为基础,政府通过民办公助的方式,对农民群众急需的村级公益事业建设项目给予适当奖补。在项目和资金管理上,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按照规划先行、重点突破,先议后筹、先筹后补的原则,实行奖补项目确定自下而上与奖补资金安排自上而下相结合的机制,既确保满足农民群众真实需求,充分尊重农民主体地位,又确保农民能办成事、办好事。

财政直补村级公益事业

“与其他财政补贴不同,一事一议最突出的特点是:第一次直接将着眼点放在村级公益事业上,公共财政直接投入到村内基础设施建设上,实现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重大转变。”国务院农村综合改革工作小组办公室梁昊介绍说,直接投放的财政奖补,通过“四两拨千斤”的撬动作用,发挥出超过有限的补贴资金数倍的能量。实现资金“放大”作用的,就是“农民筹资筹劳、政府财政奖补、部门投入整合、集体经济补充、社会捐赠赞助”的村级公益事业建设新机制。

贵州省黔西南州鲤鱼村有些偏远。从贵阳到兴义需要驱车走3个多小时高速,从兴义到这个村又需走2小时的公路。到了村寨,整齐漂亮的村舍依山而建,清清的溪水伴着平整的小路穿村过舍。由于水源保护得好,这里还是全国仅有的两个适合养殖中华鲟、金鳟鱼和娃娃鱼的地点之一。

“这个村寨几乎家家都养殖,但是以前并不注重水质保护,而且道路条件不好,运输成问题,村民们都很焦心。”黔西南州财政局副局长刘建津告诉记者,听说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就是来解决这些问题的,老百姓非常欢迎,上至七八十岁的老人,下至十几岁的孩童,拿着镰刀、簸箕、手推车、小铁锤等工具,或搬运水泥、或填路基、或修水槽……

“现在这个文化广场建设,也是在财政资金引导下村民投工投劳完成的。”刘建津指着远处正在搭建木架的广场说。十几位村民有的在做柱子,有的在刨木板。正在干活的村民老戚告诉记者,村里这种基础设施建设,每家每户都积极参与,有钱出钱,有力出力。

黔西南州顶效镇的楼纳村,以前是国家二级贫困村,通过财政补贴和村民们的投资投劳,成了远近闻名的“农业科技能手村”。村寨土壤和水质非常适合种植精品花木,因为位于云贵川交界处,市场销路也必定不错。早就有农业科技公司想来这里承包土地,发展现代农业,可交通条件和村寨环境不好,企业只能干等着。同时,顶效镇分管农业的副镇长郑周明眼瞅田地荒芜,农民在贫困中生活,急得他带着镇干部找寻“将农民留在土地里,通过新技术来致富”的路子。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和其民办公助撬动民力的机制,给企业也给郑周明带来“眼前一亮”的好机会。村民们齐心协力改造楼纳村交通等基础设施,2012年投资财政奖补资金70.46万元,投工投劳合计1885个。

道路通了,村寨美了。贵州阳光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前来承包2000多亩地进行规模化苗木种植。在郑周明的带领下,村民们纷纷报名到基地做工,学栽培技术。

一位村民告诉记者,他和乡亲们刚开始做工,苗木栽培的成活率只有30%,就是在郑周明的培训下,半年中他们的技术迅速提升,现在成活率能达到80%以上。“以前一亩地产1千斤谷子,卖1000元。现在租出去就1000元,一年做100个工就是5000元。技术提高后每天的工资从50元上浮到150元,还能自己承包搞种植。”该村民开心地说。正是因为既能赚钱还能学技术,许多外出打工的村民都留在了村寨里。“现在我们的苗木基地每天做工的有200多人,规模扩大后,估计每天需要近500人。”贵州阳光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蒋菲说,到2015年预计承包规模会扩大到1万亩,届时将在这里建立大型生态观光园和度假村。

在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的基础上发挥财政奖补资金激励引导作用,有效激活了农民筹资筹劳制度。梁昊说,“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开辟了农民参与村级公益事业建设的有效途径,形成了调动农民积极性的激励机制。”

向农村和中西部倾斜

贵阳市乌当区新堡乡马头村松树林组,几年前还是贫困村。用村里人的话说,“路太烂,车子进不了寨子,买化肥也是一包一包地扛进来。”年轻人纷纷外出打工,只留下妇幼、老人守着破旧的房屋和贫瘠的农田。这座百年布依村寨了无生机。

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为这片土地“镀了金”。2012年,乌当区松树林村被列为一事一议财政奖补示范村寨建设点,一年内实施示范项目建设达17个,总投资231.53万元。不仅建成了盘山公路,进行了河道治理,修缮了村民的房舍,还安装了路灯、垃圾回收池,修建了停车场、旅游标识、观光栈道。

村寨路通了,农业科技公司来这里承包2000亩地建设金手指葡萄园,越来越多的城里人驱车来度假。村里乡村旅游业红红火火,50多户人家有一半都开了农家乐和乡村旅馆,每逢节假日,家家住宿爆满,生意好的年收入超过60万元。如今的松树林村,清澈美丽的阿渡河缓缓流淌,河边白墙青瓦的布依族小楼错落分布,山坡上是成片的葡萄树,一条宽敞的公路蜿蜒通往山外。

罗远仁是贵阳市乌当区新堡乡经济发展办主任,他开心地说,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从外在的村貌,到内在的村民精神状态,让村寨换新颜。村寨变美了,村民富裕了,精神风貌和生活习惯也更趋近城里人,“爱护环境的意识也增强了。你瞧瞧,村里的小路上没有垃圾,甚至连一片落叶都没有。”

贵州省财政厅厅长李岷表示,自2009年在贵州全省开展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以来,各级财政累计投入80多亿元,建成交通、水利、文体活动场所等各类村级公事业项目2万多个,修建通寨公路和人行走道3万多公里,重点打造500个示范带动村寨,300多万农户、1000多万农村人口直接受益。

从全国范围内来看,中西部地区也是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的关注重点。2008年以来,中央财政共投入711.8亿元,其中投入中西部地区569.7亿元。在宁夏,2009年至今,通过一事一议各级财政奖补资金近9亿元,带动农民筹资筹劳近10亿元,成为全国第一个将此惠农政策落实到所有行政村的省份。在湖南,4年来共建成奖补项目8万多个,99%的行政村、5000多万农村人口受益。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乡差别日益明显,突出体现在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差距不断扩大,特别是贫困村和欠发达地区,村级公益事业建设投入严重不足,农村基础设施脆弱、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已经成为影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障碍。实现农村全面小康,必须“多管齐下”帮扶,“美丽乡村”建设才能取得实效。数据显示,2008年至2012年,全国各级财政累计投入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1697.8亿元,共建成奖补项目135.9万个,受益农民超过4.7亿人。

"自下而上"而非"自上而下"

一事一议财政奖补的灵魂在于“议”,在议事过程中,农民的主体地位和共同需求得到尊重和保障,农民找到了当家作主人的神圣感、责任感。

贵州省摸索出了村级公益事业“三议三公开”办法,即建设项目由村民商议、村委审议、村民代表大会决议,对项目建设内容公开、流程公开、结果公开。

“一般来说,村委会将需要兴办的公益事业排列出来,梳理归类,根据轻重缓急和村民实际承受能力,确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实施顺序,并通过村民代表议事会民主讨论决定形成共同意见后,逐级上报。”贵州省黔西南州财政局局长王林介绍说,审批下来后,召开村支两委和村民代表会议,研究实施方案、项目预算、实施内容、筹资筹劳及工程管理等事宜,形成会议记录,张榜公布。

这就是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公益项目与其他涉农项目在项目决策或生成方式上的根本区别所在,即“自下而上”而非“自上而下”,政府拍板定项目和主导项目建设的模式发生重大改变。

这一方面是还权于民,村民事村民议村民定村民建村民管;另一方面,通过阳光监督,取信于民,真正实现让村干部清白,让群众明白。在松树林村,一听说政府要为村里修路,大家都自愿无偿让出土地。世代居住这里的68岁老人唐永未就让出了6分地,他说,“虽然眼前好像一下子少了几万元,但长远看这是造福子孙的事,值了!”

“村寨里公益事业项目的轻重缓急排次序,比如松树林修路就必须放在第一位来做。这是大家在村民大会上表决通过的,所以每家每户都不计较自己的利益,非常支持。”罗远仁说,以前开个村民大会,商量个什么事,人总是很难凑齐,而且还要误工费,现在一说是一事一议,大伙很上心,踊跃参与,什么棘手问题都好商量,很多矛盾都自我消化。

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是财政支持“三农”的新载体,也是农村综合改革的重要方向。2008年中央首批选取黑龙江、云南、河北三省开展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2009年扩大到17个省份,2010年扩大到27个省份,2011年在全国全面推开,到今年已经6个年头。财政部部长助理胡静林表示,财政部决定将美丽乡村建设作为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的主攻方向,从今年起正式启动美丽乡村建设试点,争取趟出一条路子,为在更大范围内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积累经验,完善政策。据了解,2013年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基数部分218亿元,已于去年10月提前全部下达。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