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多年来的改革之所以能取得巨大成功,根本原因之一就是它得到了社会各阶层广大人民群众的普遍拥护和广泛参与。实践反复证明,改革是群众的事业,必须始终坚持群众路线,凝聚发展动力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党坚强有力,党同人民保持血肉联系,国家就繁荣稳定,人民就幸福安康。30多年的改革实践充分证明,谁真心为了群众的利益改革,并有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谁就能得到群众的真心拥护,这种改革也才能有广泛的基础,有旺盛的生命力,从而最终获得成功。
(一)
改革,从字面上理解,就是改变和革新,就是把事物中旧的不合理的部分改成新的、能适应客观情况的。这里首先就需要一个判断标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改革,一个重要的判断标准就是“三个有利于”,即“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从最根本的意义上说,改革还是为了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30多年来的改革实践,我们就是遵循这样一个标准来做的。
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整个改革开放事业说到底是为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这一改革在每一方面和每一地区、部门的具体落实,当然都必须与之相适应。这就要求我们各级党组织、政府部门和各级领导干部在推进实际的改革时,要牢牢把握住这样一个根本。每一个重要的改革政策出台,每一项重大的改革举措推行,都应该认真衡量一下,看看它究竟是实现了还是损害了人民的利益。改革在今天的中国已经是人心所向。但是,在改革过程中依然还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现实中打着改革的旗号搞政绩工程、形象工程损害人民利益的现象有之;打着改革的旗号谋取个人私利的现象有之;打着改革的旗号摆花架子,走过场,不去解决人民群众实际问题,只是在原地转圈的现象有之,等等。这种所谓的改革,不仅不利于人民利益的实现,而且严重损害改革在人民群众中的公信力。这些问题,正是我们改革中要解决的问题。
(二)
改革必须有广大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是我们党的根本工作路线,也是改革中必须始终坚持的工作路线。这些年来,正是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才使改革得以顺利推进。中国的改革,是从农村起步的。而说到农村改革,人们眼前首先会出现的就是安徽凤阳小岗村那18个农民鲜红的指印,之后的国有企业改革、经济体制改革、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基层民主改革等等,每一个阶段的每一项改革,我们都能看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因为所有这些改革,都是与广大人民群众利益息息相关的,都是涉及广大人民群众实际生产和生活的,他们的态度,对于改革的推进至关重要。所以,必须要把“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作为党的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当然,在这些年的改革实践中,一些地方、部门或单位,由于没有动员群众广泛参与而导致改革难以推进的情况也不鲜见。其原因就是这些地方、部门或单位的改革领导者没有认识到广大人民群众广泛参与的重要性。比如,改革的政策、方案不充分征求群众意见,改革的过程不让群众广泛参加,只是命令式地要求群众做这做那,结果群众不买账,想转制的企业转制不了,想精简的机构精简不下……给党群、干群关系带来直接影响。
改革能不能充分相信群众和依靠群众,能不能有群众的广泛参与,这是一个根本方法问题。我们共产党人之所以能够在长期发展中克服各种困难,战胜各种敌人,就是因为我们忠实地遵循了这一要求。在未来的改革中仍然要始终坚持群众路线。
(三)
改革说到底是为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改革中始终依靠群众,这两个方面的高度统一,是我们的改革取得成功的根本条件之一。把二者统一起来,就要求我们一切改革目标的提出、改革政策的出台、改革方案的制定,必须深入群众进行认真的调查研究,听取各方面群众的要求、意愿和呼声,研究群众的长远利益和现实利益与我们所要进行的改革之间的关系,分析我们的改革在实际中会给群众利益带来什么样的影响,看看群众对这些影响有些什么样的反应。按照这样的要求,我们要坚决克服工作中的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克服那种高高在上,凭想当然办事,靠拍脑袋决策,或忽视和漠视群众利益的漂浮作风;防止那种摆不正自己和群众的位置,不了解群众的真实利益之所在,还总是埋怨群众不理解自己,不支持自己的决策,甚至和群众产生对立情绪的现象发生。
把二者统一起来,就要求我们在推进改革的各项实际工作中,真正把群众当主人、当先生,虚心向群众学习,向群众请教。我们党的群众路线要求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就是要求我们通过与群众的真诚接触,把群众中那些虽然不系统,甚至显得零碎,但却很有价值的意见集中起来,反映到我们的决策之中,再拿到群众中,在实际贯彻过程中去听取群众意见,循环往复,使我们的各项改革决策更好地体现群众的意愿和要求。群众是实践的主体,从他们那里,我们往往能够获得更多的真知灼见。
把二者统一起来,就要求我们在工作中充分相信和依靠群众,引导群众自己行动起来,解决自己的问题。群众中往往蕴藏着巨大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很多难题,只要群众自己行动起来,就会得到顺利解决。这就要求我们能够及时发现和发掘群众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对于一项具体的改革举措,群众中肯定会有各种意见,这是正常现象。越是在这种情况下,越是需要我们对问题进行科学的分析,看到群众中的积极因素,创造条件使这些积极因素得以更好地发挥作用,并通过逐步引导把消极因素转化为积极因素。做到这一点,需要领导者有宽广的胸怀和度量,能够容得下各种不同意见;有敏锐的眼光和辩证的思维,看到那些表现出来和没有表现出来的积极因素;有正确的立场和态度,有科学的工作方法,善于在工作中使群众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最大限度地得以展现,从而真正发挥党对于人民群众的领导作用,正确地给人民群众指出方向,帮助人民群众自己动手,争取和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 (执笔:戴焰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