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聚焦三农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3年6月14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北京:
创新肥料监管
本报记者 刘 瑾 通讯员 高启臣

日前,北京房山区琉璃河镇洄城村村民刘维林,来到镇中心的肥料经销店内,对照着张贴在墙上的“阳光告示”——《北京市生产和经销肥料产品质量清单》和《肥料购买须知》购买肥料。他告诉记者:“有了这个告示,买肥料时就放心多了。”

“这只是北京在肥料行政执法过程中,面对诸多难题通过创新实施的执法办法之一。”北京市土肥站站长赵永志介绍说,遍及全市13个区县、100多个乡镇的150多家肥料生产企业、1600多家经销企业,在行政执法中面临体系缺乏、职能不定、法律缺位、依据不足的难题。为此,北京市土肥站通过对机制、观念、体系的不断改进和创新,总结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体系和办法,对维护农民和企业合法利益起到了积极作用。

北京市土肥站通过多方协商确定,各区县肥料行政执法工作由区县农业技术推广部门承担,成立肥料管理科负责肥料行政执法具体工作,确保了肥料行政执法工作的正常开展。北京市土肥站还利用行政手段强化肥料管理,先后制定了《肥料生产企业现场考核规定》、《肥料登记申请须知》等12项制度,形成了适用于北京肥料行政执法工作实际的制度体系。据统计,近5年来,北京发现和接到群众举报的460多起肥料违法行为和案件,全部得到有效查处。

通过一系列的改进和创新,北京市肥料管理工作得到有效改善。据2012年肥料质量抽检显示,北京农业生产用肥质量总体合格率达到92.9%,其中,有效成分合格率达到96.5%,影响农产品质量及食用安全的有害成分检测为零。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