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综合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3年6月13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机艺结合解难题
本报记者 瞿长福

6月9日晚上8点多,山东省兖州市小孟镇沙窝村的麦地里,收割机车灯照得小麦黄灿灿一片,两台自走式小麦联合收割机铆足了劲往前赶。

“天气预报说这两天有雨,大家很着急。”沙窝村党支部书记仇汉东说,前几天刮风下雨,村里的小麦倒伏了一多半,得趁着天好抢收,可这些倒伏的麦子让老百姓很纠结,“现在收割机夜里能进地,可解决问题了。”

“割茬好,损耗少,比背负式收割机好使多了。”开着新的收割机,机手白德全很来劲。他说,开了七八年收割机,今年是第一次开自走式,但在夜间割倒伏麦,上车前他心里没底。因为过去开背负式收割机,就算机械调试磨合得再好,一亩地也有近40斤的损耗。“现在你扒开看看!”说着,白德全递给记者一只手电筒,借着灯光连扒了几块粉碎后的秸秆,没找到一颗麦粒。

兖州是全国商品粮生产基地。2012年兖州冬小麦种植面积达42万亩,全市整建制开展了高产创建,小麦单产在山东省处于领先地位。

“作为‘吨粮县’,这些年我们一直在琢磨怎样才能把粮食生产做得更好,先进农机与农艺结合就是我们要走的路。”兖州市农业局局长张士坤说,往年就算小麦不倒伏,村民也会尽量避开夜间收割,“机艺结合水平的提高解决了农民适时抢收小麦的难题。”

提到机艺结合,一旁的小孟镇惠农粮食生产合作社理事长仇汉华打开了话匣子。他们合作社实行耕耙耩收、供种、购肥、打药、销售“五统一”和免耕播种技术。这种机艺结合不仅带来了快速高效的小麦收割,也推动了当地播种技术的改变提高。6月10日,农机手仇国华一大早就来到沙窝村村民胡宪法的地里调试玉米免耕施肥播种机。他说,以前人工套种,要三五天才能把玉米种到地里。现在用机械种,旋土、施肥、下种、镇压一趟就完,农户只要倒倒化肥,装装种子,活儿轻了,效果还不错。

兖州市副市长李连习说,因为天气因素,今年小麦收割比去年晚,给玉米种植带来压力,推广玉米免耕技术可以有效解决问题。今年兖州市玉米免耕播种面积已超过1万亩,明年要逐步从示范区向外推广,“通过推广小麦机收、玉米夏直播及玉米机收保护性耕作一条龙作业模式,农艺标准和机械作业结合更好,兖州市农业将向规模化、标准化、设施化方向加快发展。”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