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热钱的大进大出,必然对国内经济运行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我们必须及早锁定风险,研究合理控制流动性、抑制国际热钱大进大出、应对可能出现局部金融风险的预案
央行行长周小川近日在国际货币会议年会上表示,国家相关部门已关注到热钱流动,并且已在进行监测,但中国不会通过竞争性的货币贬值来提高自己的竞争力。
今年以来,我国外汇储备和外汇占款一改2012年相对平稳的态势,出现急剧攀升:一季度,我国新增外汇储备1280亿美元,几乎相当于去年全年的增量;新增外汇占款1.2万亿元,而去年全年增量仅为4946亿元。结合一段时间以来我国银行结售汇高额顺差、外贸进出口异常现金流等现象观察,其背后有大量国际热钱流动,我们必须保持高度警觉。
中国成为国际游资的目标有其必然性。就长线因素而言,世界经济艰难复苏,增长动力不足,风险和变数依然较多。主要发达国家为刺激经济增长普遍实行过于宽松的货币政策,释放出大量流动性。近年我国经济成长性较好,对国际资本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就短线因素而言,人民币汇率的升值及升值预期、国内较高的基准利率,以及离岸和在岸人民币之间的利差,为热钱提供了跨市场套利的空间。据测算,一笔年初进入境内的资金,仅通过人民币升值和相对较高的储蓄利率,就能至少获得3%无风险套利收益。
国际热钱的大进大出,必然对国内经济运行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
首先,热钱直接增加外汇占款规模,影响货币政策执行的主动性,增加通胀压力。4月份,我国广义货币供应量同比增长16%,远超年初设定的13%目标,其中因外汇占款导致的被动投放占了很大比例。
其次,热钱进一步助推人民币快速升值。年初至今,人民币对美元已累计升值1.72%,超过去年全年的升值幅度。人民币兑欧元、日元等货币的升值态势更为凌厉。
第三,国际热钱的涌入对经济平稳运行造成干扰,给当前实现“稳增长、控通胀、防风险”的政策目标增添不小的难度。
人民币快速升值已经对我国企业出口产生了直接的负面影响。据商务部调查显示,目前外贸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出口利润被进一步压缩,“有单不敢接”现象严重。热钱给我国金融安全带来重重隐患。
由于我国资本项目下人民币还不能自由兑换,热钱往往通过虚假外贸、虚假外商直接投资、地下钱庄、虚假薪酬甚至货车夹带等隐秘通道进入。一部分境内资本也通过虚假贸易行为参与套利,而其资金来源通常是银行的信贷资本。这些逃离于金融监管之外的行为,增添了金融的系统性风险。
更要看到的是,国际热钱“有进就有出”。根据经验,国际热钱往往在新兴经济体经济趋热时流入,放大经济的周期性波动;而一旦实现预期获利目标,或流入国结构性问题显露、经济增长速度放慢,热钱就会迅速大规模撤离,资产价格泡沫瞬间刺破,引发灾难性后果。
近几年来我国经济发展势头良好、人民币持续升值,短期内似乎看不到热钱大规模撤出的迹象。但这并不是没有可能。比如近来对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转向或退出的预期逐渐增强,就增添了市场对于国际热钱流向将发生逆转的猜测。
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的操作方案已被提上日程,我国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路线图和时间表日益清晰。金融改革对流动性的管理和把控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必须充分考虑风险,及早锁定风险,研究合理控制流动性、抑制国际热钱大进大出、应对可能出现局部金融风险的预案。
国家外汇管理局近期密集发布相关通知等文件,旨在通过银行、企业等层面多管齐下,防范跨境资金流动风险,抑制汇率升值预期。而更长远的应对之策,则在于大力推进利率和汇率市场化改革,减少投机资本套利的空间和预期,维持金融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