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国防天地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3年6月9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撑起一个军人的家
——军嫂周秀杰十年服侍病残丈夫的故事
李广君 侯颖超

对军嫂周秀杰来说,草长莺飞的5月没有一丝浪漫可言。10年前的这个季节,济空某场站助理员、丈夫吴晓东患上了一种世上罕见的疾病:棘红细胞增多症。患上这种神经系统免疫性缺陷疾病的人,身体不受大脑控制,头部和四肢不停摆动,生活不能自理,吃喝拉撒都要靠人照顾。从33岁到43岁,周秀杰一直陪护着丈夫,不离不弃。

吴晓东和周秀杰的家,在营区一角的家属区。别人家房前屋后都栽着花、种着菜,惟独他们家的门前长着野草。“家,只是个概念了。”坐在医院病房的窗前,周秀杰略带伤感地说。

从吴晓东发病那天起,医院和求医的旅途就成了周秀杰的“家”。10年间,她带着丈夫先后到北京、武汉、沈阳等地的10多家医院40多次求医问诊。尽管每个医院都告诉她,这病无法根治,但她不死心,常常从这家医院出来,就直奔下一家医院。住院治疗,短则十天半月,长则一年半载,有时春节也在病房里过。

2009年,听说国外有手术治疗这种病的先例,周秀杰带着丈夫找到北京一家知名医院,专家告诉她手术风险很大,治好的希望很小,治疗的费用很高,得花几十万元。“只要有百分之一的希望,我们就治,花多少钱都行!”她毫不犹豫一口应下。在部队和亲戚的帮助下,钱总算凑得差不多了,医院也被周秀杰的真情打动,只收取了23万元的手术材料费和部分药费,为吴晓东做了棘红细胞增多症国内首例手术。

果然,手术没过多久,病症又复发了。

老话说,“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但周秀杰在命运煎熬中,始终与吴晓东十指相扣、风雨同舟。说起这些年服侍丈夫,周秀杰就像在讲别人的事,一脸平静。她的手机响了,手机屏上是个女孩照片,甜甜地笑着。周秀杰垂下眼帘告诉我们,这是她女儿。

2003年吴晓东生病不久,周秀杰就把5岁的女儿送到东北的三姐家。半年后病情略有好转,她把孩子接了回来。2006年,吴晓东病情加重,为全力以赴照顾丈夫,她又把8岁的女儿送到大姐家。7年间,她只见过孩子3次。女儿11岁那年突发阑尾炎,大姐背着孩子跑医院,她只能在千里之外流泪。2011年,60岁的大姐得了重病,周秀杰又把女儿寄养到二姐家。如今,女儿已上高一,学习成绩非常优秀,这是她惟一的安慰。“我欠孩子太多了!”周秀杰擦着泪说。

10年,3650多天,一日三餐,她要一口一口地喂丈夫,吴晓东边吃边不自主地甩头,吃一半掉一半,一顿饭要喂一个多小时;打吊瓶,她要牢牢拽住丈夫的手,一拽就是一两个小时,稍不留神,针头就被吴晓东甩掉了;由于四肢不停地动,丈夫天天一身汗,周秀杰每天都要为他擦一次身,隔几天就给他洗回澡;只要不下雨,她每天下午都把丈夫“弄”到轮椅上,推着他锻炼和散心。医护人员和病友都心疼地劝她说,人都病成这样了,在床上维持就行了。可周秀杰说,“能让丈夫多活一天,就多一分康复的希望,医学越来越发达,会等到有救的那一天”。在别人看来,老吴是周秀杰的累赘。可在周秀杰看来,有丈夫在就有一个完整的家。

丈夫安好,便是晴天。周秀杰十年如一日服侍病残丈夫,撑起一个军人家庭的事迹,深深感动着部队官兵。各级党委机关累计筹资26万元,用以补贴吴晓东的医药费,官兵自发捐款帮助他们渡过难关,部队多次派人协助周秀杰护理吴晓东。2012年12月,周秀杰被济空评为“十大身边感动人物”。今年3月,她被空军表彰为“好军嫂”。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