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2013成都财富全球论坛会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3年6月9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嘉宾热议中国农村未来——
钱咋来?人去哪?地怎种?
本报记者 连 俊

在5月30日国新办举办的2013成都财富论坛发布会上,成都市市长葛红林特别提出,成都市多年来重点推动技术工人的培养,注重提升进城农民具备在城市里安家落户能力,“让那些农家子女能够进入到就业的职工队伍当中去”。这样的话题在6月8日论坛一场关于“中国农村的新未来”的讨论中,也引起了嘉宾们的共鸣。大家认为,中国农村要赢得未来,必须解决好“钱从哪里来,人到哪里去,地该怎样种”三大问题。

如何让信贷资金低成本或零成本到农户,从而让农民获得发展生产所急需的资金,是当前的一大难点。宜信公司首席执行官唐宁表示,国内许多偏远地区的农户需要资金并不多,通常只要几千块钱就能找到发展机会,“但很多农民没有资产,没有担保人,获得贷款的难度非常大。”钱能否顺利到达“神经末梢”,这是金融体系有无效率的体现。唐宁认为,新技术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的普及,给农村金融问题的解决拓展了思路,让小额金融交易变得比以往经济多了。

唐宁提出,中国农村金融服务,需求供给不匹配。诸如信贷、保险、支付、理财等业务,在城市覆盖没有问题,而在农村就是大问题。他表示,对于金融企业来说,投资农民第一次创业风险很高,作为企业社会责任项目可以推进,但是“作为商业项目运作,难度大、风险高”。他表示,这个过程中政府需要发挥相当大的作用。

在通威集团董事局主席刘汉元看来,更加关键的问题是给农民找到出路。他认为,中国“三农”问题的解决,尤其需要降低农村农民的比例,推进城镇化。他表示,要鼓励农民去城市,去城镇就业,应该打开城门,清理各种不合理的措施,一视同仁地提供均等化服务。此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要有超前意识,着眼于发展趋势来满足未来需要,如高速公路、高等级公路、通信、电力以及集镇基础设施等。

刘汉元表示,农村经营是个世界性难题,未来趋势是集中化发展。“要有适度规模,才能解决农民的脱贫等系列问题。以渔业养殖为例,目前全世界的渔业养殖中,4条鱼有3条是中国人在养。”他表示,只有提升规模和效率,才能在维持市场供应的同时,改变农业农村和农民的发展模式。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