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
人才对接“北上广”
实施“五到位服务”,有效对接大学毕业生和企业岗位之间的需求
“我现在越来越爱上青岛了。”刘东岩是山东省泰安市人,2009年从北京语言大学毕业后,先是在北京的一家动画公司就业,后来这家公司与青岛广电集团联合成立了青岛广电动画有限公司,她便来到了青岛的公司工作,并成为一个部门的主管。刘东岩工作的地方位于青岛市市南区软件及动漫游戏产业园,据产业园高级工程师戚沛介绍,目前他们产业园已入驻了近120家企业,都是从事动漫、软件、游戏等产业,他认识几位从“北上广”等城市毕业的大学生。
“我们也没有专门统计‘北上广’毕业的大学生来青岛就业的情况。”青岛市市南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工作人员赵欣向记者介绍,“我们实施了基础工作到位、岗位开发到位、就业援助到位、培训引领到位、基地带动到位的‘五到位服务’,我们还积极通过创业带动就业,目前已建成创业孵化基地总面积近万平方米,园区内累计扶持创业达600余人。”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北上广”大学生能到二三线城市工作,主要有三种途径:一种是家在这里,要回到家乡工作;第二是有同学或亲戚朋友介绍;第三是企业上门招聘,有对接渠道。当然,最重要的因素还看有没有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这方面,大型企业及名牌企业的吸引力比较大,而且对接途径也更加通畅和便捷。
老家山东菏泽的杨楠楠,是北京交通大学电子与通讯专业的研究生,正好海信集团到校园招聘,她报了名,放弃了北京的工作机会,选择来到海信集团研发中心工作。“我是经过多方对比才选择来青岛的。”杨楠楠告诉记者,虽然在北京的工作收入比目前的收入高不少,但在北京生活压力太大,生活成本也高。更重要的是,北京的那几份工作都不太适合自己,而海信给予的专利工程师岗位,职业前景更好。
太原
“招贤纳士”服务优
本报记者 刘存瑞 李 哲
重视人才引进和培养,加大对人力资本的投入,创造有利的人才引进环境
6月1日,上午10点,记者来到位于五一广场1号的太原人才大市场,只见门口长长的几层台阶上坐满了前来求职的年轻人。记者跟随拥挤的人流步入人才市场大厅。从地下一层到地上四层排满了招聘企业,有近600家,其需求大多集中在销售、服务、文员等岗位上,对学历的要求以专科以上为最多。
“在太原这样的三线城市,用人单位招聘都比较务实,学历、能力只要符合岗位需求就行,并不盲目追求高学历。”现场一位工作人员说道。
作为全球最大、工艺技术装备水平最高的不锈钢企业,太原钢铁集团受到众多求职者的青睐,其中不乏名校大学生,潘明明就是其中之一。2011年从南京大学毕业的小潘,在多次求职后,最终把目光落在了太钢集团。
“当时我在一线城市也有应聘成功的单位,但是考虑到买房等生活压力,我还是选择了到太钢工作。”据小潘回忆,当他到太钢应聘时,只经过了一轮面试就达成了协议,入职不久就成为了部门的骨干力量。
太钢十分重视人才引进和培养,“我们每年都会到北京、哈尔滨等城市的知名高校进行专场招聘,企业不仅会重点培养这些优秀毕业生,还会提供‘人才公寓’等全方位的待遇。”太钢一名负责人告诉记者。
事实上,随着经济快速发展的脚步,二、三线城市的人才缺口日趋加大,对人才的服务和待遇质量也在不断提高。例如,按照《太原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太原市人才资源总量要由2009年的38.69万人,增加到2020年的89万人;人力资本投资占GDP的比例要由2009年的9.1%,增加到2020年的15%。这些对人才的择业、发展都是极大的利好消息。
贵阳
促进就业渠道多
本报记者 吴秉泽 王新伟
通过举办专场招聘会、建立见习基地、优化服务手段等措施,形成政策扶持、就业服务、就业培训“三位一体”,拓宽大学生就业渠道
5月31日,在贵阳市郊的贵阳学院阳明广场,一场由该市政府主办的高校毕业生校园招聘会正冒雨举行。116家企业现场架起帐篷招贤纳才,3000余个岗位吸引了数千学生的目光。
求职者中,不仅有贵阳本地高校的毕业生,还有不少来自省外高校的毕业生。
记者在现场遇到了专程从上海赶来的张伟,学习化工的他原本计划毕业后留在当地。“这几年,贵州推进工业强省和城镇化带动战略,经济社会发展变化很大,蕴藏已久的发展潜能正在逐步释放。特别是煤电磷、煤电铝、煤电钢、煤电化‘四个一体化’发展,让我所学专业知识有了广阔的用武之地。”张伟对即将开始的职业生活充满了信心。
据张伟介绍,贵阳市提供的优质就业服务也让他在求职过程中省心不少。
近年来,贵阳市除了通过举办专场招聘会搭建就业平台外,还通过税收减免或优惠、社会保险补贴鼓励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建立见习基地,优化服务手段等措施,形成了政策扶持、就业服务、就业培训“三位一体”的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机制,拓宽了就业渠道,有效地促进了高校毕业生就业。
目前,贵阳市已出台多项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政策。该市规定,政府实施的重点工程项目新增就业岗位优先吸纳大学生就业,各级机关事业单位年度增人计划也将优先用于招录(聘)高校毕业生。
毕业生见习基地的建立,既缓解了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又提升了就业能力。目前,贵阳市共建立见习基地(单位)228家,每年有2000名左右高校毕业生到基地见习。对于留用见习生的单位和企业,政府还按每人500元的标准予以奖励,提高了用人单位的积极性。目前,该市用人单位见习生留用率超过70%。此外,贵阳市还拓展人才派遣、推荐业务,通过人才推荐方式,目前共推荐高校毕业生4600多人次到企业一线岗位工作。
为满足基层发展的人才需求,贵阳市还通过“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等项目,开发基层就业岗位,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
在就业服务上,贵阳市通过开设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窗口、开通服务专栏网页、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援助机制等多种方式,为高校毕业生提供全方位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