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6月之后,资管行业的“变身”动作又多了一幕:证券公司不允许再发起设立投资者超过200人的集合资产管理计划,由其开展的公募基金业务替代。而券商资管要转公募,必须符合资产管理总规模不低于200亿元或者集合资产管理业务规模不低于20亿元的标准,济安金信基金评价中心主任助理田熠向记者表示,“这意味着不符合申请公募业务条件的小型券商将直接失去这一业务。”
集合业务何去何从
此次被喊停的是始于2005年的券商大集合理财业务。事实上,早在今年3月份,证监会就曾经专门发文,对新基金法实施后,券商大集合理财产品的设立、存续、公募化等问题作出明确规定。很显然,管理层喊停券商大集合理财业务,就是为新基金法的实施做铺垫。
上千只券商大集合理财产品将逐步退出市场。同花顺数据显示,其3月、4月的发行数量分别为151只、179只,而5月份的发行数量更是达到了397只,仅这一个月的发行数量就大大超过去年全年的总和。
究其原因,田熠认为,一方面,还没达到20亿元规模标准的一些券商抓紧时间“冲规模”;另一方面,遵循“新老划断”原则,在今年6月1日之前获批或已设立的产品将可以存续,但在此之后必须按照公募基金业务操作规则进行,赶在6月1日前发行,也是想搭旧规则的“末班车”。
至于转型方向,券商大集合理财产品有两个选择:一种是召开持有人会议,修改合同,正式转型为公募基金,这完全符合新基金法的监管;另一种是等到产品到期打开赎回,持有人规模争取缩减到200人以内,按照私募基金的方式运作。
管理能力有待提升
进入公募领域以后,面对激烈的资产管理市场竞争,券商的优势主要在于,一是作为卖方研究的提供者,对上市公司的研究比较深入;二是作为保荐机构,对于新股发行、增发配股、转债发行等方面有一定的资源优势及定价能力;三是市场敏感度高,在产品创新方面有很大的优势。
“而研究优势、资源优势、产品设计方面的优势并不代表其投资收益就能好,问题在于资产管理投资能力方面券商还有待提高,并且在固定收益类品种方向上的投资管理能力也需加强。”田熠说。
数据显示,最好的中山证券金砖1号今年以来截至5月24日的收益最高为31.29%,整个权益方向的产品整体平均收益为8.06%。对比公募基金,同期收益最高的为上投摩根新兴动力,达到50.89%,而整体平均收益在13.75%。由此可见,公募基金的整体业绩还是要好于券商集合理财的。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信息部部长徐洪才在受访时表示,券商在开展公募业务时的人员专业素质和技能还有待提高,内部力量更需进一步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