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综合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3年6月3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特写
院士讲理论 工人增技能
□ 本报记者 李盛丹歌

6月2日是周末,但清华大学的327教室里仍有浓浓的学习氛围,一堂特殊的“激光焊接技术课”正在进行。授课教师是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机械系潘际銮教授,听课的学员是来自首钢总公司20多名身穿深蓝色工作服的一线焊工。这一课是清华大学和首钢总公司联合举办的焊接高技能培训班的第一课。

清华大学党委书记胡和平说,去年11月,在党的十八大北京团的小组讨论中,十八大代表、首钢总公司技术研究院焊工刘宏提出了职业工人继续教育遇阻的难题,呼吁重视一线工人的再教育问题。刘宏提出的问题引起了代表们的关注,小组讨论会变成了现场办公会。第二天,刘宏就和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的负责人见了面,双方讨论后决定进行“校企合作”。此后,清华大学多次派人专程赴首钢总公司,就开设培训班的事宜进行沟通协商,首钢总公司也专门进行了问卷调研,逐步把培训的各项具体需求明确落实。

“我们期待已久的焊接高技能人才培训班终于开课了。”在上午的开班仪式上,首钢总公司技术研究院焊工刘宏代表学员发言,“技术、设备、工艺不断升级,我们一线焊工虽然具有实际操作经验,但很多时候缺乏专业理论知识。这样的感觉很多一线技术工人都有,要更好地提高工作效率和技术,我们既需要实践,也需要理论。”

针对学员的特点和需求,清华大学为首钢的焊工量身制定了一套为期3个月的培训计划,还特别设置了专利方面的基础知识讲授。参与创建国内高校第一批焊接专业的潘际銮院士以及来自清华大学基础工业训练中心和机械系的13位教师组成了教师团队。清华校方表示,如果焊接班培训效果好,后续还将开设车工班、钳工班、电工班等。

从事焊接工作60多年的潘际銮开课前说:“焊接技能是现代制造业的关键技术。重大工程的焊接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技能水平。现在焊接技术、自动化设备在不断发展,一线技工如果能够了解这些焊接技术的前沿知识,那么这些知识在实际操作中会发挥更大的作用。”

学员韩海龙说,“潘教授讲的课让我们开阔了眼界,接触到了新的技术,受益匪浅。”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