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生态经济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3年6月3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绿色交通,北京的行与思
本报记者 杜 铭 郎 冰
过快增长的机动车保有量造成北京主城区停车位紧张,占道停车违章停车的现象十分普遍。在西安门大街的道路两侧停满了小汽车,自行车道十分狭窄。 本报记者 来 洁摄

践行

北京公交出行比例 不断提高

除了加快发展轨道交通,北京也不断加大力度推进清洁能源公交车和公共自行车

今年5月5日,随着地铁10号线最后3站的开通,北京的地铁线路图上又多了一个大“环”。而这一天,距离北京的第一条环形地铁——2号线的建成,已经过去了近30年。

地铁由于造价昂贵,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只停留在1号线和2号线两条线路。直到2001年北京申办奥运会成功,才迎来了轨道交通建设的突飞猛进。

作为北京构建绿色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一环,如今北京地铁运营总里程已达到456公里,新的线路也正在不断地紧张施工中,越来越多的市民得以享受轨道交通的便利;日客运量突破1000万人次,成为世界上最繁忙的城市地铁网。

随着包括轨道交通、BRT快速公交系统的“公交快网”的形成,以及公交支线对交通“微循环”的补充改善,选择公共交通出行方式的市民越来越多。北京市交通委的数据显示:2012年北京公共交通日均客运量超过2060万人次,公交出行比例达到44%,成为中国公交出行比例最高的城市;小汽车出行比例在总体交通出行中的比例连续两年下降。

发展绿色交通,不能光靠地铁。北京也不断加大公交系统推广清洁能源的力度,以减少公交车尾气排放污染。北京市交通委运输管理局公共交通管理处处长郑红普表示,目前已有CNG(压缩天然气)公交车2000辆、LNG(液化天然气)公交车590辆,今年将继续更新3000辆公交车为LNG公交车以及达到欧6排放标准的柴油车,“其PM2.5排放将比过去减少约90%”。未来两年,北京清洁能源及新能源公交车保有量将占到市区公交车保有量的一半。

此外,体现未来发展方向的零排放、无污染的90路纯电动公交车,已经示范运营了三年;试图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的公共自行车,也出现在北京市东城区、朝阳区和大兴区等区县街头,构架起首都绿色交通的“细枝末节”。

北京市将“十二五”绿色交通运输体系建设的目标明确为:到2015年,公共交通吸引力明显增强,中心城区公共交通出行比例达50%;交通节能减排效果显著提升,客、货营运车辆单位运输周转量能耗与2005年相比下降10%,机动车氮氧化物排放量降低10%,为实现主要污染物年均浓度均比2010年下降15%的目标作出贡献。

反思

公共交通与小汽车的博弈

城市绿色交通系统应构建以轨道交通为主轴的路面公交+自行车回归

520万——这是2012年底北京机动车保有量的数字,其中六成是私家车。它告诉我们:这个曾经是“自行车王国”的首都,已经跑步进入了“汽车社会”。

151万——这是北京对购买小汽车实行“限购令”两年后,最近一期登记参加“摇号”购车的人数。它告诉我们:富裕起来的人们对于拥有小汽车这种便捷舒适交通工具的强烈渴求。

45公里——这是北京的小汽车平均日行程,这一数字东京为19公里、伦敦为30公里。它告诉我们:北京过度使用小汽车的情况十分普遍。

44%——这是北京小汽车5公里以下的出行占比,它告诉我们:北京的私家车主对小汽车的高度依赖。用研究了40年交通问题的长安大学教授、博导段里仁的话说:“连买菜打酱油都用小汽车。”

以上几个数字,折射出在公共交通和小汽车的博弈中,小汽车占了很大的上风。尽管近年来,因为机动车的爆炸式增长、交通拥堵的日益严重、尾气排放造成的雾霾污染,让北京这座国际大都市被调侃的网民冠以“首堵”、“雾都”的戏谑称号,但北京市民购买、使用小汽车的“热情”却依旧有增无减,甚至有人宁愿开车堵在路上也不愿公交出行,为什么?

是绿色环保、经济节约的公共交通出行方式不够吸引市民吗?两元钱的地铁通票制、普遍0.4元的公交票价,让全国人民都有点儿羡慕北京市民所享受的交通“福利”。为了提倡“公交城市”的理念,鼓励市民更多使用公交出行,北京市可谓“大手笔”——2012年公共交通公用事业补贴达到了170个亿。这种公交低票价、政府财政补贴“兜底”的模式,让全国其他城市都难以望其项背。

低票价并不是把人们吸引到公共交通的惟一因素。人们更需要出行便捷、快速、舒适。这也是北京市民喜欢开车的主要原因。北京交通大学教授、博导赵坚从城市交通资源方面进行了分析:“城市空间和城市道路是公共财政投资形成的公共资源,过去政府把大量资源的投入向有利于小汽车出行倾斜,导致小汽车与公共交通方式占用城市道路资源的博弈中,小汽车具有巨大优势。”

其结果是:拥有小汽车才能够更多地使用城市的交通资源,才能更多地享受公共财政投资形成的出行便利。原本可以采用公共交通方式的居民,也要购买小汽车,来享受小汽车才能享有的出行便利。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购买小汽车的需求日益高涨。不公平的交通需求管理推高了购买小汽车的需求,也使城市交通生态系统日益恶化。

段里仁告诉记者,汽车交通,特别是小汽车交通(行与停)所占的道路面积几乎占了北京中心城区的90%,而承担的交通量却不到三分之一。“这公平吗?这合理吗?这科学吗?”他反问记者。

如何降低对小汽车的依赖?“城市应构建以轨道交通为主轴的路面公交+自行车回归的绿色交通系统,这是最优选择。”段里仁举例说,在伦敦,大力提倡2公里以内出行采用步行,3至5公里出行采用自行车。“要理顺关系,根据交通方式与距离的关系以及交通方式的特点各归原位。”

段里仁把公共交通(轨道交通和路面公交)、小汽车、出租车、自行车、步行这五种出行方式形象地比喻成人的五个手指头:“我们不能只有一个手指(小汽车)或两个手指(加上公交)。缺掉任何一个手指,我们的交通都是不完整的。”

今年,北京首次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写入“改善城市慢行系统,推广公共租赁自行车服务,倡导绿色交通、文明交通理念”。自行车和人行道的慢行系统维护改善,将是未来北京发展绿色交通的重点和难点。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