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国际视点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3年6月3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转型释放 合作潜力
□ 连 俊

在经历了从无到有、由小到大的发展历程之后,中国与拉美地区国家关系在进入21世纪后迎来了历史性跨越。中拉经贸关系是其中的“重头戏”:中国迅速成为拉美和加勒比地区第二大贸易伙伴,拉美和加勒比地区也成为中国最重要的海外投资目的地之一。

中拉双边贸易的几何式增长,不仅反映出双方经贸合作互补性强,共同利益不断扩大,也展示出中拉合作广阔的空间和前景。得益于拉美宏观经济调控措施得当和“中国因素”的支撑,联合国预测,拉美地区经济去年保持了3%的增长,这为中拉经贸合作提供了更为坚实的基础。

国际金融危机后的世界,各国无不将经济结构转型调整作为重点。世界经济结构的这种调整和变化,同时对中国和拉美地区国家提出了增长模式转型的调整,也相应地展现了巨大的机会,特别是中拉双方互相成为主要市场的可能。中国和拉美地区国家可以通过经济转型、优化产业结构、加强产业链融合等方式进一步挖掘合作潜力。

拉美地区的地域空间、自然禀赋与文化开放性可以为中国提供继续成长的战略支点。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日前发布《转型中的机遇:中拉合作前景的多视角分析》报告指出,拉美地区总面积逾2070万平方公里,约占世界陆地面积的13.8%,相当于欧洲大陆的3倍,其中可耕地面积占全球的三分之一,森林覆盖率占全球的23%,淡水资源占全球的三分之一,农牧业生产在全球居重要地位,其大豆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48%、玉米占16%、肉制品占31%、牛奶占23%。拉美地区还拥有现代工业所需的最基本的20多种矿物资源的绝大部分,其中有铜(占全球探明储量的44%)、锂(65%)、银(49%)、钼(32%)、锌和镍(23%),墨西哥已探明石油储量达103亿吨,委内瑞拉的石油储量为80多亿吨,均居世界前列。巴西近年来也不断发现大量海上石油储量,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深海油气勘探技术市场。报告认为,尽管世界经济失衡将迫使中国经济向内需拉动的增长方式转变,但中国对外经济合作的两大核心目标不会发生根本改变:无论是提升中国跨国企业在全球价值链的地位,还是保证原材料和初级产品的外部供给,拉丁美洲地区的市场潜力与丰富资源都将具有日益重要的意义。

我们应当看到,目前中国对拉美地区大部分的出口和进口都集中在阿根廷、巴西、智利和墨西哥四国,而进口集中于粮食和矿产两大类初级产品。这也引起拉美地区国家的担心,认为这将导致其“出口的再度初级化”。能否通过双方努力,为中国对拉美投资提供相应的便利条件,进而让拉美地区国家借助中方资金和技术实现基础工业的升级换代,或将成为今后中拉经贸合作平衡发展的重要因素。

实际上,中国已在多个场合表达了自己的主张。今年年初,中国就曾表示,中方主张中拉双方在未来5年内实现贸易额达到5000亿美元。中国方面不追求贸易顺差,中方不仅进口拉美的原材料,也希望更多进口拉美各类附加值较高的产品和其他制成品,进一步加强投资和金融合作,以实现双方贸易平衡和可持续发展。

目前,中方已经发起设立中拉合作基金,中国金融机构将首期出资50亿美元,并期望同拉美国家共同投资双方在制造业、高新技术、可持续发展等领域的合作项目。中国国家开发银行已经牵头设立了100亿美元的专项贷款,推动中国同拉美的基础设施建设合作,包括与生产和民生密切相关的铁路、公路、港口、电站等方面的设施。同时,中国也鼓励有实力、信誉好的中国企业到拉美投资、加强产业合作,并希望同拉美国家乃至整个拉美和加勒比地区探讨建立产业合作机制、推动深化产业对接和融合。中方还在考虑同更多的拉美国家商签本币互换协议,开展本币贸易结算,相互增设银行分支机构。中国政府还将继续向拉美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经济援助,实施更多惠及民生的项目。

早在2008年,中国就已经颁布《中国对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政策文件》,“致力于同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国家建立和发展平等互利、共同发展的全面合作伙伴关系”。相信随着中拉经贸发展的日益密切,中国和拉美地区国家间的合作潜力会得到进一步释放。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