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版:现代商贸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3年6月3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莫让财富变包袱
徐 涵

城市的百货大楼们拥有最显赫的“金字招牌”,也集纳了一批忠实的顾客。一位几年前举家从辽宁一个小城移居北京的“60后”朋友告诉我,至今她和家人购物就认北京百货大楼,从小她就知道这家商店。以前在她曾经生活的那个城市,从北京回去的人带了在百货大楼买的东西会特别令人羡慕。2011年年底,她丈夫用公司发的奖金在百货大楼买了一块近20万元的进口名牌手表送给女儿,2013年初她自己在这里买了一件近3万元的风衣,她执著地认为,花“大钱”必须去“大楼”。

尽管“大楼”每天客流不断,但是人们想读懂“大楼”很难,在顾客人流和琳琅满目的商品中你看到的不过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大商场,甚至它的“大”在这座城市里也并不突出,然而这个企业已经站立于一个在全国拥有近30家门店的商业航母上,集团化规模化现代化,让这座传统的百货商场有了更坚实的发展根基。

记者要写透“大楼”更不易,在上市公司严格的信息披露制度下,外界无从得知更多关于企业改革、管理、营销、发展的信息与战略,但能够体会到曾经的“一团火”精神仍然在这里生生不息。今天这团火已经演变成为企业员工们良好的职业素养、严格的工作纪律,以及管理者与员工、员工与顾客之间真诚的人文关怀,现代企业同样不能放弃“一团火”精神,这就是传统企业珍贵的传承。

“大楼”们有品牌的优势,有厚重的“家底”,有历史的积淀,这些都是未来发展的巨大财富。然而,如果抱着这笔财富举步不前,财富便成为包袱,企业必将被市场的大潮淘汰,这样的例子在很多城市的传统商场中屡见不鲜。财富是动力而不是包袱,这句话适用于走出计划经济体制的零售企业,同样适用于确立传统零售企业在现代流通业中的地位。

在新的商业生态环境下,老路是注定走不通的,传统企业必须转型创新。创新包括企业的体制机构、经营模式、商品结构、营销方式、人才培养、科技应用等等,最重要的还是观念的转变,要积极甩掉包袱,科学配置财富,接受新的挑战。人们已经看到,转型中的北京百货大楼正在逐渐成为一个成熟而知性的新型零售企业,用新机制新理念打造出一个全新的百货业龙头企业。

当然,转型的路不会一帆风顺,特别是当前电商正在以廉价便捷的优势猛烈冲击着百货业,很多人对传统百货业的出路表示悲观。其实,人们更应该看到,在我们身边仍然有一个巨大的消费群体,他们喜欢在“逛”字中去体会商业文化,感受人与人的交流,乐于在精美的现代生活用品“博物馆”中徜徉。这个群体会聚集在世界各地的大型购物中心,在纽约第五大道,在伦敦的牛津街,在巴黎的奥斯曼大街,也同样会在北京王府井、上海淮海路、南京新街口……这正是现代百货业发展的广阔空间。充分利用无形的财富,放下沉重的包袱,中国百货业有着广阔天地。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