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宏观资讯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3年5月3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政策储备

政策储备是指针对未来可能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超前研究和拟定可供选择的政策。

通常情况下,政策储备主要用于以下情况:一是针对情况的动态性,如国内外经济形势是动态变化的,相应的宏观调控政策要根据动态变化及时做出调整,这需要超前储备;二是针对情况的复杂性,需要反复研究和拟定,需要一个超前过程;三是针对情况的不确定性,需要提出多种备选政策方案;四是针对一些情况的突发性,需要事先预做应急准备。

在国家层面,首次提出“政策储备”这一概念是在2009年6月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提出,“根据国内外经济形势变化和中长期发展需要,加强储备性政策的研究,提高宏观调控的前瞻性和针对性。”“政策储备”由此进入大众视野。

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依然复杂严峻,做好当前经济工作,需要进一步加强形势分析和政策储备。一方面,世界经济目前处于“软复苏”状态,全球流动性大幅增加,主权债务危机反复冲击市场信心,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不断显现,全球经济增长低迷可能会持续较长一段时间;另一方面,国内经济尚未形成稳定回升态势,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没有根本解决,企业经营困难、产能过剩等矛盾仍然较为突出,也面临房地产市场、影子银行等新的风险隐患。

在现实环境中,影响经济运行的变量极多,有些因素短期内的发展变化很可能会超过政策制定者的预期范围,如果仅就经济运行的单方向进行政策储备,很可能错失市场发展的主动权。因此,我们需要做好政策储备的两手准备,既要做好应对短期突发市场冲击的准备,也要做好长期的打算,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目前,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面依然良好,宏观调控政策仍有较大回旋空间,我们既要落实好现有的政策措施,也要未雨绸缪提前做好储备;既要稳增长、控通胀、防风险,又要加快推进转方式、调结构,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不断提高预调微调力度和精度,特别是要做好财税、金融、外贸、产业等领域的政策储备,确保我国经济发展稳中有进。 (本报记者 顾 阳整理)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