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版:理论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3年5月3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营造各类企业平等竞争的良好环境
李留存

在经济发展形势错综复杂的今天,能不能坚持市场化改革取向,发挥好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基础性作用,为企业营造一个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的良好环境,不仅关系到企业活力的焕发,而且关系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大局。

最近,李克强总理在国务院机构职能转变动员电视电话会议上强调,进一步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激发市场主体的创造活力,增强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这为下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营造各类企业平等竞争的良好环境指明了方向。

(一)

回顾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历程,市场化取向的改革不断推进无疑是多种所有制经济尤其是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壮大的关键所在。从提出“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到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从根本上解除了传统计划经济理论的束缚,到制定《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进一步明确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再到《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和任务,再到党的十八大对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进行部署……这些年来,市场化改革的不断突破,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激发了经济发展的活力。

这不仅体现在30多年来年均9%以上的经济高增速上,还体现在每个中国人点点滴滴的生活变化中,更体现在非公有制经济的蓬勃发展中。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基本上是单一的公有制经济。经过30多年的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从无到有,飞速发展,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引擎”作用愈加凸显。现在,我国私营企业达1025万户,个体工商户达3896万户;在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中比重超过60%,提供了80%的城镇就业岗位和90%的新增就业岗位,国内生产总值贡献超过60%,税收贡献超过50%。非公有制经济人士队伍不断壮大,其中私营企业出资人和个体工商户达6000万,一批代表人士有序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事务。可以说,没有30多年来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就不可能有非公有制经济今天的繁荣。

(二)

企业是市场主体,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是经济发展内生动力的源泉。企业竞争力是衡量国际竞争力的核心。目前,我国企业总数已达上千万家,也涌现出一些走出国门的企业,但与发达市场国家水平相比,在经营效益、研发投入、规模经济、分工协作等方面仍有较大差距。这里面既有企业自己的原因,有起步不同的原因,也有市场环境还不完善的原因。

就市场环境而言,总的来说,我国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企业发展的条件更好、基础更实,但一些问题也不容回避。比如,民营企业的投融资环境还有待改善。尽管我国先后出台了两个“36”条,但由于种种原因,“玻璃门”、“弹簧门”的问题仍时有发生,民间投资仍存在有钱无处投、想进进不去的现象。有时候,企业新上一个项目,要经过几十个部门、几十个环节,时间长达6至10个月,这显然会影响企业投资创业的积极性。为此,要下决心进一步打开转变政府职能这扇大门,把该放的权力放到位,激发各类市场主体发展活力和创造力。这对于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无疑是不花钱能办事、少花钱多办事的“良方”。

进一步看,当前,我国经济形势十分复杂,传统红利优势已经越来越小,经济发展亟须上台阶,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迫在眉睫。这就要求要进一步深化市场化改革,完善市场环境,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以良好市场环境激发企业发展活力、转型动力。当然,值得注意的是,任何改革措施都应经过充分论证,而且必须有利于长远机制建设。

一是创造有利于实体经济发展的环境。实体经济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础,也是一个国家应对危机,使自己屹立不倒的关键。把更大的力量放在发展实体经济上,首先要为实体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在制度上给实体经济新的定位、新的发展空间和新的投资渠道。要进一步放开民间投资的市场准入,切实减轻企业负担,使民间资本有信心、有条件专注于实业发展。地方政府要更加重视发展实体经济,把更多的政府资源投入到实体经济的发展中去,并发挥“种子资源”的作用,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源参与实体经济的投资与发展。要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把促进宏观经济稳定与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结合起来,把完善金融监管与推动金融创新结合起来,健全现代金融体系,加快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融资环境。

二要继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创造有利于企业平等竞争发展环境。要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要继续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进一步贯彻平等准入、公平待遇的原则,破除体制障碍,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法律法规未明确禁止准入的行业和领域,积极提供创业辅导、信息咨询、财税金融支持、法律帮助、员工培训等服务,努力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政策环境、法治环境和社会环境,维护非公有制企业的合法权益,切实加强对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指导和引导。要抓紧清理束缚生产力发展的障碍、取消不合理的政策和制度规定,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使他们在更公平公正的环境中参与竞争。要相信市场机制的力量,必须转变职能、下放权力,下决心减少政府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直接干预,打破市场分割与垄断,消除制约转型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使企业和产业在竞争中优化升级,为经济转型提供“源头活水”。

三要按照市场规律办事,努力创造有利于形成企业稳定预期的发展环境。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期,既要有应对当前问题的短期政策,更要有保持稳定的长期政策,决不能让一些临时性政策成为长期发展的障碍。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要按照市场规律办事,相信市场机制的力量,更加突出规则的严肃性。要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牢牢坚持改革的市场化取向。

(三)

政府要为市场发挥作用创造必要的条件和环境,同时还要为市场经济发展提供充足的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在经济社会转型期,政府尤其需要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效的引导和推动。具体到一个地方来说,营造良好的企业发展环境,政府要注重顶层设计,把区域规划、定位与市场规律、地方优势紧密结合起来,通过提高服务质量最大限度地为企业发展开辟更广阔天地,这本身也是推进市场化改革、转变政府职能的重要内容。

以位于我国西南边陲的云南为例,其具有向西南开放的独特优势,拥有丰富的矿产、水能、生物等自然资源以及民族文化和旅游资源,发展潜力巨大。改革开放特别是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云南省改革开放不断迈出新步伐,滇中城市群带动能力明显增强,区域自主发展能力明显提高,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具备了进一步加快发展步伐、建设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的基础条件。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云南应把握自身优势、瞄准“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的重要定位,进一步加强长期规划,优化基本公共服务,努力把云南打造成我国连接东南亚和南亚国家的陆路交通枢纽、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西南地区的重要经济增长极。特别要通过经济规划等经济手段的引导,引导企业抓住机遇、健康发展。

当然,企业转型发展,既离不开良好的环境,更有赖于自身的努力。在这一过程中,企业要适应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需要,不断提高企业发展质量,积极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建立与发展环境的良性互动,从而真正实现跨越式发展。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