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综合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3年5月3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农民杨宏林
本报记者 苏 琳

2008年,大学毕业在外打工一年后,24岁的杨宏林通过全省“村官”选聘,回到生养自己的家乡——四川省广安市岳池县西板乡真武山村,当上了村党支部副书记。

一心要做个好村官、新农民的杨宏林,整天“趴”在网上,查资料、找项目。

经过网上“市场调研”,杨宏林了解到真武山村最适宜种洋芋。

没有资金,没有田地,没有技术,没有经验,时间又紧,怎么办?杨宏林做了一个让自己家人和村里人都惊讶的决定——租地种早春洋芋。

规划、播种、施肥浇水,杨宏林每天忙碌在那租来的2亩地上。尽管辛苦,第一次种植还是失败了——两亩地只挖出200多公斤洋芋。

早春洋芋种植失败,让杨宏林意识到技术的重要性。杨宏林一边总结失败教训,一边积极寻求新的创业项目。

去乔家镇三安蔬菜专业合作社参观学习现代农业生产知识和蔬菜种植技术回来后,杨宏林决定,从三安蔬菜合作社引进的甜栗南瓜、黄瓜、辣椒等蔬菜,将种植面积扩大到5亩。

这一次,杨宏林成功了。

随后,在乡党委政府和家人的支持下,2010年1月,杨宏林扩大种植面积和蔬菜品种,先后种植特色蔬菜“藠头”和玉米、番茄等各种反季节蔬菜,当年各种蔬菜收入达到10万元。

杨宏林并没有因眼前的成功而沾沾自喜,他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租地发展是“零星”的小打小闹,没有规模,就没有市场竞争优势,关键要带动群众发展。

要让村民跟着干,得先让他尝到甜头。杨宏林第一个支持发展的是本村村民杨章地。为他无偿提供早春洋芋和南瓜苗,并给予技术辅导,杨章地的7分地赚了2000多元。目前,该村35余户村民已经跟随他一道,种植了80多亩地蔬菜,人均增收达1200余元。

为了解决生产销售方式单一、市场竞争力不强、销售渠道不畅等问题,2010年2月,杨宏林协同村两委成立了岳池红阳蔬菜专业合作社。如今,合作社共有87户,353人参合,可种植面积300亩。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