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国际视点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3年5月29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互惠带来互利 互利成就共赢
□ 于建东

中国与瑞士自由贸易协定谈判宣告结束,并有望于今年7月正式签署协议。这是中国在欧洲大陆达成的首个自贸区。通过成功完成中瑞自贸协定谈判,中国发出了加快实施自贸区战略的信号,再次让世界看到了中国继续扩大开放,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信心和决心。

自由贸易区(FTA)是由自由贸易协定的缔约方所形成的区域,成员方必须相互取消90%以上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消除绝大多数服务部门的市场准入限制,实现投资和贸易双重自由化。自由贸易协定内容不仅包括货物贸易自由化,还涉及服务贸易、投资、政府采购、知识产权保护、标准化等更多领域的相互承诺。FTA成员之间互惠互利的贸易安排,为各自具有优势和竞争力的产品进入对方市场创造了良好条件,还为成员之间的服务贸易提供者搭建了一个新的合作平台,营造了更加稳定、开放的贸易环境。

自由贸易区是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产物。近年来,随着世贸组织多哈回合谈判停滞不前,特别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使得世界贸易摩擦日益频繁,贸易保护更加盛行。因此,各国纷纷在较为平等基础之上,寻求更加高效的自由贸易渠道。正是看到了自由贸易区更适合于推进贸易便利化和经济大融合,各国在坚持WTO机制的同时,努力同潜在的合作伙伴共同商议开辟自由贸易区,超越地缘界限的区域合作呈急剧扩展趋势。

中国自2004年开始自由贸易区计划实施和布局以来,已经与世界上29个国家和地区商议建设16个自贸区。其中,已经签署并实施了10个自由贸易协定,分别是中国内地与香港、澳门的更紧密经贸关系安排,中国与东盟、新加坡、巴基斯坦、新西兰、智利、秘鲁、哥斯达黎加、冰岛的自由贸易协定,以及加入《亚太贸易协定》等。正在商建的自贸区有6个,分别是与瑞士、海湾合作委员会、澳大利亚、挪威、韩国、南部非洲关税同盟。同时,中国已经完成了与印度的区域贸易安排联合研究、与日韩自贸区官产学联合研究。

以互惠互利为基础的FTA顺应了当今世界和平发展的潮流。实际上,由于国家和地区之间贸易量的增加会带来冲突的减少,商业条约已经被视为国家间缓解紧张关系和改善外交关系的手段。FTA通过降低交易成本和流通费用,通过贸易自由化和便利化,能够大幅促进内部成员之间的贸易,在给区域内进出口双方带来更多贸易机会和经济利益的同时,减少对外部经济的依赖,使生产和流通产生规模效益,并带来产业集聚效果,有利于提高区域内各成员经济发展的稳定性和增长潜力,最终的受惠者是区域内各成员的企业和消费者。

正由于FTA能够推动成员间经济合作关系在贸易自由化的基础上得到发展深化,因此,自由贸易区已成为大国开展战略合作与竞争的重要手段,正在加速改变世界的经济和政治格局。如美国以北美自由贸易区为基础,积极构建符合自身利益的周边区域自由贸易协定网络,同时积极推进“泛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TPP)”谈判,力图以此重回亚洲。美欧还将于今年6月正式启动“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协定(TTIP)”谈判,日本也在东亚地区有重点地推行内容广泛的自由贸易协定。

可以说,目前自由贸易区已超越纯粹的经济范畴,兼具外交、政治等方面的战略意义。它通过更加优惠的贸易和投资条件,将成员的经济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缔结经济利益共同体。同时,经济利益的彼此融合又加强了成员间的政治、外交关系,使自由贸易区的战略效应不断外溢,将共同体利益扩大化。这种战略格局重塑的发展趋势,打破了旧有的世界政治经济战略格局。这种不同战略力量之间的分化组合,导致新的竞争与合作态势不断出现。

当今世界,越来越多的国家同时在多边、区域和双边层面上参与国际经济协调与合作。互惠互利的自由贸易协定已经成为一种有助于改善区域内国家间经济政治关系的手段,通过自由贸易区形式,实现其成员国家和地区间的互利,而互利为共赢奠定了基础。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