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国际视点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3年5月29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开放的中国 与世界分享机遇

5月24日,中瑞签署结束自贸协定谈判的谅解备忘录。这项重大成果不仅有助于中国和瑞士两国经贸持续深化健康发展,而且有助于促进中国同欧洲之间的关系。中国将继续坚定不移地改革开放,世界各国也将在互利合作中分享中国机遇

中瑞自贸区建设意义深远

本报记者 连 俊

2010年以来,中瑞两国就双方自贸协定的达成进行了九轮紧锣密鼓的谈判,并最终签署谅解备忘录,取得了丰富的成果。中瑞自贸区将是中国同欧洲大陆国家的第一个自贸区,也是中国同世界经济20强国家的第一个自贸区。

九轮谈判达成协定

自14世纪以来,中国和瑞士之间就建立了民间贸易关系。新中国成立后,瑞士也是最早与中国建交的西方国家之一。两国经贸合作规模不断扩大,领域持续拓展,形式趋于多样,两国企业间相互了解与合作日渐加深。

数据显示,中国和瑞士双边贸易额从建交之初的618万美元增加到2012年的263亿美元。目前,中国已成为瑞士在亚洲最大的贸易伙伴,而瑞士是中国在欧洲第七大贸易伙伴和第六大外资来源国;中瑞投资合作方兴未艾,已成为双边经贸合作新的增长点。截至2013年2月底,中国累计批准瑞士对华投资项目1487个,实际利用瑞资51.2亿美元,项目涉及医药化工、食品加工、电器工具等多领域。同时,两国技术合作也不断深化。瑞士是中国在欧洲的重要技术引进来源国。截至2013年2月底,中国共批准自瑞士技术引进合同2324个,金额达61.6亿美元,涉及电气、机械制造和医药等领域。

中国商务部部长助理俞建华27日在接受采访时对记者表示,整个自贸谈判的过程十分完整。中瑞自贸协定可以说是近些年中国对外达成的水平最高的自贸协定之一。所谓高水平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双方的市场开放程度很高,即协定的零关税比例高。瑞方将对中方99.7%的出口立即实施零关税,中方将对瑞方84.2%的出口最终实施零关税,如果加上部分降税的产品,瑞士参与降税的产品比例是99.99%,中方是96.5%。二是涵盖面广泛。协定涉及许多新规则,不仅涵盖货物贸易、服务贸易,而且包含了环境保护、劳工就业、知识产权、市场竞争等新时期的新议题。双方同意给予对方绝大多数产品零关税或低关税待遇,并推进服务贸易自由化和便利化进程。

俞建华同时透露,在谈判过程中,中国保留了一些例外产品,这些产品不降税;另一些是作了部分降税的安排。原因在于,瑞士竞争力比较强的产品,会对国内产业形成打压作用。此外,对于部分商品作降税安排,有一些中国产业目前竞争力较弱,在未来竞争力会增强,保留了过渡期的安排。过渡期是5至10年,这是对中国产业保护的一个方式,让中国的产业逐步适应竞争环境。

面向世界示范效应

不难看出,中瑞经贸合作基础牢固,互补性强,潜力巨大,前景广阔。此次达成的协定,也是一个高水平、内容广泛的协定,这种互惠双赢的安排,既有利于降低交易成本,促进企业竞争发展,更有利于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中国和瑞士之间的产业结构和贸易结构互补性强,双方合作潜力大。推动中瑞自贸区建设,必将促使双边经贸合作迈上新台阶。

俞建华对记者表示,中国与瑞士自贸谈判的结束具有两方面的重要作用。一是对深化中国与欧洲的经贸关系起到了很强的辐射作用;二是充分展现了中国在对外贸易活动中的开放包容态度,这也将对世界其他国家产生重要的示范和引领作用。

瑞士驻华大使杜哲巍则认为,自贸协定会增进双方的贸易关系和相互投资,为两国带来更多的机会。不仅增加中国对瑞士的投资和瑞士对中国的投资,也能够进一步促进双边贸易、减少障碍、简化手续、减少关税。“以瑞士与其他国家间自贸协定的经验来看,自贸协定会给贸易额带来大幅度的增长”。

中国前驻瑞士大使董津义也对媒体表示,在当前部分国家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形势下,中瑞自贸协定的达成体现了中瑞两国共同反对贸易保护主义、推动贸易往来的决心。这为中瑞两国共同致力于世界繁荣树立了典范。“自贸协定正式签署将是中瑞两国关系发展的一个良好信号,一个积极成果,将为两国的经贸和政治关系注入活力”。

更进一步看,这也体现了中瑞双方深化经贸合作的决心和信心,体现了中国继续扩大开放的决心和信心,体现了中国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决心和信心。以中瑞自贸协定的达成为契机,中国自贸区战略会进一步加快,中国也会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进一步推动中瑞、中欧之间的互利共赢和共同发展。

中国信心坚定不移

为了达成这个高水平的中瑞自贸协定,中国付出了很多努力,充分展现了中国坚持维护多边贸易体制、积极推动区域贸易自由化、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坚定不移的决心。在当前部分国家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形势下,这不仅会促进两国经贸合作全面升级,而且会向世界发出反对贸易和投资保护主义、倡导贸易自由化便利化的强有力信号,给中欧经贸关系深化带来新的动力,给两国消费者和企业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也有利于世界贸易振兴和经济复苏。

当前,世界上个别国家和地区贸易保护主义倾向有所抬头,贸易摩擦时有发生。但是,这种损人不利己的做法无助于问题的解决,各国只有通过对话磋商来化解纠纷,寻求解决方案。中国商务部长高虎城日前在欧洲接受媒体采访时就指出,“中国政府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贸易保护主义,将毫不犹豫地维护中国企业的合法权益”,但中国一直秉承一个积极的磋商态度,“就是不愿看到贸易摩擦的扩大和升级”。

今后5年,中国将进口10万亿美元左右的商品,对外投资规模将达到5000亿美元。中国正在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数亿农民转化为城镇人口会释放更大的市场需求。同时,中国也正更加积极主动地扩大对外开放,进一步加快实施自贸区战略,对任何有利于贸易投资自由化和地区经济融合的合作,原则上都持开放态度。这些都表明,中国经济发展前景十分广阔,也会给包括瑞士在内的各国发展带来更多机遇。

中国与瑞士金融合作空间巨大

辛 闻

瑞士国土面积不大,人口也较少,却是世界金融强国,银行业、保险业、证券市场、黄金市场是瑞士金融业的四大支柱,是瑞士经济的重要引擎,近20年金融业对瑞士经济增长贡献近三分之一。瑞士金融业历史悠久、保密制度严格、服务专业,国际化程度高,在全球金融业中独树一帜。

瑞士金融业发端于16世纪中期,18世纪形成规模。由于瑞士自1815年起信守中立政策,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安全的资本存放地,加上地理区位优势,以及税制温和及瑞士法郎币值稳定,成为全球金融资产趋之若鹜的避风港。

瑞士的银行尤其是私人银行一直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安全的银行,有着悠久的财富管理历史和丰富的金融管理经验。瑞士境内312家银行2011年产值达350亿瑞士法郎;瑞士银行业以资产管理为核心业务,管理资产总额达5.3万亿瑞士法郎。

瑞士有228家保险公司,资产投资总额近5100亿瑞士法郎,保费收入约545亿瑞士法郎,占全球市场份额的5.5%,人均保费欧洲第一。

1995年,瑞士证券交易所在全世界率先启用在线电子交易系统,2012年交易额近9000亿瑞士法郎。瑞士是世界最大炼金国,人均黄金储备全球第一,全球40%的黄金交易在瑞士进行,苏黎世是全世界第二大黄金交易市场。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给瑞士金融业带来较大冲击。由于瑞士金融法律和监管体系相对完备,大多数银行储备雄厚、经营谨慎,多数银行和其他金融企业在国际金融危机中运营稳健。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近年来瑞士健全监管体系,完善法律框架,努力维护瑞士国际金融中心地位。

瑞士是最早同新中国建交的西方国家之一,也是中国在欧洲的重要金融合作伙伴之一。瑞士长于金融,管理经验丰富,被称为银行密度最高的国家。与瑞方加强金融监管、宏观政策和完善资本市场体系等方面的合作,是中国开放型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中国正在深化金融业改革开放,包括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以及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建立个人投资者境外投资制度、完善金融监管机制等,这将为两国金融企业互动发展提供新的机遇。

长期以来,瑞士金融业一直十分看重中国,瑞银、瑞信等瑞士跨国银行谋求进一步进入快速发展的中国金融市场。近年来,中国金融业发展势头强劲,本土金融服务需求庞大,境外投资理财需求日益提升。中国深化金融体制改革,面临着对内推进市场化改革、对外加快走出去步伐等挑战。瑞士金融系统监管严谨值得中国学习借鉴,有利于提升中国金融业抗风险能力和竞争力。中瑞在金融方面存在着巨大互补空间,中瑞加强金融领域交流与合作,在国际金融机构中加强协调配合,对促进中国金融业发展,推动中国金融企业进一步“走出去”具有重要意义。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