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公司时讯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3年5月28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铁二十二局:“铁轨”之外找市场
本报记者 齐 慧

记者日前来到中国铁建22局集团承建的北京地铁6号线二期16标工地。上午10时18分,随着外径6米多的刀盘匀速旋转,长约76米的盾构机“铁盾一号”在东部新城站至东小营站区间成功始发。据悉,这是该集团在北京地铁市场投入使用的第一台盾构机,而随着“铁盾一号”的出发,他们还将有两台盾构机投入施工。

在隧道基坑口,记者遇到了盾构队队长刘畅,此前他在该集团第一项北京地铁工程——北京地铁14号线工程项目部当技术员。刘畅说,集团公司2010年提出大力进军城市轨道交通及地下工程时,他感到“不可思议”,“铁路市场一直是我们的主战场,当时铁路建设如火如荼,而进入地铁尤其是竞争激烈的北京市场谈何容易?”

但经过他和大家的努力,他们负责的北京地铁14号线03标段区间隧道在全线各施工单位中首家胜利贯通,项目部在北京市组织的检查中,连续捧得“安全优胜杯”,并被评为“优秀施工单位”。靠着良好信誉,他们又一举获得北京地铁6号线工程任务。短短几年,他们已在竞争激烈的北京承揽到4项地铁工程,到目前,该集团地铁工程已达10余项。

这是中国铁建22局集团近几年加快转型升级、提高经营水平的一个缩影。去年,面对铁路市场持续低迷等诸多困难,该集团通过“换挡加速”,经营业绩逆势增长,承揽任务创历史新高。其中一个显著变化是,在市场份额中,非铁路任务占到了80%多,而两年前,其铁路份额一度高达90%多,非铁路任务少得可怜……

在两根钢轨上纵横驰骋的他们,是如何放下“铁饭碗”拥抱更大的市场?“跳出铁轨”的突破口又在哪里?

“转型升级不是简单的加减法,而是企业发展战略的深刻调整,是全体员工思想观念的一次嬗变!”中国铁建22局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刘国志和总经理司家海一同给出了“答案”。

“高潮的出现意味着低谷也不远了。”2010年铁路建设如火如荼,受益于此的中国铁建22局集团生产经营也是“坐上了高铁”,市场承揽井喷式增长,铁路份额一度占到了全局业务量的90%多。对此,22局管理者没有“头脑发热”,而是从“一头独大”的结构中看到了危机,寻找“可持续发展的市场”成为他们的共同理念。

依据这一理念,2010年他们提出非铁路工程份额至少要达到30%的目标。在调整经营战略的同时,该集团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大力调整经营管理机制,要求子公司把市场承揽方向放在非铁路工程上,对四个区域指挥部还下达了必须承揽一项地铁盾构工程的硬指标。对此,当时很多像刘畅一样正投身铁路大会战的职工表示不理解。

风云变幻的市场,很快证明了这一调整的正确。2011年,铁路建设任务减少,很多“铁”字头企业叫苦不迭,22局却凭借经营战略预调,抢先一步,不仅降低了施工生产风险,同时在蓬勃发展的城市市政、地铁轨道等建设中攻城略地,优化了市场结构。2011年,他们非铁路市场份额达70%多,填补了铁路建设高潮退去的市场“空洞”。

跳出“铁轨”找市场,需要勇气,更需要智慧。该集团除了瞄准传统的基础设施外,还从国家重点扶持的新兴产业中寻找机会。值得一提的是,2010年他们力排众议,获得了大唐长清风电场项目,施工中,职工们成功攻克了接地电阻必须小于4欧姆等技术难题,并创造了恶劣环境下吊装近150吨主机安全无事故等佳绩,被评为“大唐集团样板工地”。随后,他们接连获得近10项风电工程。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