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劳动力转移,农村近几年没人种地、种不好地的问题日益突出。一方面,由于种植业比较效益低,农民种地大多采取“随意性”,不愿花太多时间和精力;另一方面,农民想要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土地效益,但缺乏先进技术和机械化设备。日前,记者来到山东省汶上县,对土地托管的实施情况进行了采访。
“托付”土地收益增
汶上县是典型的农业大县,共有耕地83万亩,全县66万农业人口中有36.2%的人口常年外出务工,“打工顾不上种地、花钱种地成本高”基本上成了农民的心病。
“土地托管可真是我们的‘大救星’。”汶上县义桥镇房柳村村民刘来路道出了心声,他常年在外打工,老人身体不好根本种不了地,家里8亩地只好承包出去,每年的土地收益一共就4000元左右。汶上县开始对农民的土地实行托管服务后,刘来路第一时间把土地“托付”了出去。“去年,我们家每亩土地收益达1500元,这比以前往外转包土地的收益高太多了!”刘来路兴奋地说。目前,汶上县义桥镇房柳村1200亩土地已经全部进行了托管。
事实上,如何实现打工种地两不误、同增益,已经成为农民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汶上县供销社主任徐锋介绍,土地托管是由农民、县供销社以及本村受群众信任的村民代表或种植大户这三方共同签署土地托管协议,由县供销社所属公司和基层社向受托方提供农资直供、耕种收等托管服务项目,实行统一耕种、管理、收获和分配。
“以前农民土地转包出去之后,土地上的所有效益是和农民无关的。”徐锋介绍说,土地托管不仅保证了农民对土地的承包权、经营权,而且农民也有了收益权,供销社和农民合作的同时,获得了收益,壮大了自己的队伍,也解决了外出务工农民的后顾之忧。
方式灵活服务好
打工高收入和土地低收益的强烈对比使土地成为农民的烫手山芋,完全靠种地难以维持生计和失去土地心里又不踏实的矛盾心理阻碍了土地的集约化、机械化种植。“土地托管或许是解决问题的方法之一。”徐锋说。
汶上县的土地托管服务因地制宜,有着自己独有的特色。记者在土地托管协议上看到,主要分为“全托”和“半托”两种。全托管服务包括耕种、管理、收获全过程,而且实行“三包”服务——包产量,亏了由县供销社补足,超产则归农户所有;包费用,按比当年市场价格低10%的标准,确定农资及劳务服务的费用,按生产环节的时间节点向农户收取;包质量,种管收全过程都有村委会和村民代表监督实施。土地半托管服务是根据村民或流转土地大户需求,由县供销社的土地托管服务队按低于同期市场价格,提供耕、种、收等生产环节的半托管服务。
据了解,2012年,汶上县供销社成立了26支共600人的土地托管服务队,投资300多万元购置了播种、浇灌、施肥、喷药、收割等农业机械40台,并整合社会机械123台,形成了可以覆盖全县14个乡镇、为农户提供全方位农业生产的专业服务队伍和网络。截至目前,在收割、运输、还田、耕地、打除草剂、旋地、施肥、播种等8个环节为6.4万余亩土地提供服务,总计实现服务收入1821万元,实现利润收益184万元,为农民节约支出成本361万元。
规模经营优势显
大田作物生产机械化程度仍然比较低,也是困扰外出打工农民的现实问题。土地托管这一模式打破了户与户之间的界限,由土地托管服务队实行统一耕种、统一管理、统一收割、统一分配。这样,土地托管服务队依靠科学种植,增加了有效种植面积,也增加了粮食产量。外出务工人员可利用农忙时间继续打工,不用再担心自家地里的作物来不及收获。
同时,土地托管还杜绝了假冒伪劣农资进入市场,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汶上县供销社从厂家直接采购以“供销直供”为主的化肥、农药等农资,直供到田间地头,仅化肥每吨就比市场价低200元左右。
此外,通过开展土地托管,汶上县供销社在有偿服务收益中给村集体30%的提成,有效增加了村集体资产。
汶上县委书记赵东升表示,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劳动力进一步向城镇转移,种地的农民越来越少,农业发展迫切需要机械化、规模化、专业化,土地托管可作为发展现代农业、实现规模经营的有效途径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