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收即将到来,安徽农垦龙亢农场的农机服务队正在检查机械准备出发。近年来,每逢“三夏”时节,农场都会及时组织服务队奔赴周边农村开展农机耕作服务,每年代收割小麦达10万亩。农场党委书记王国福说,农机代收有效普及了农场现代农业生产技术,实现了区域内农机与农技的紧密结合。
2011年,龙亢农场被列为国家级农村改革试验区,承担起“创新垦地合作发展模式”的试验任务。事实上,早在2007年,垦地合作发展就已在安徽农垦开始实行。
助力农业增产
记者采访时,怀远县徐圩乡种粮大户尚跃正在组织植保机械忙着打药。“正是受农场农机服务队的启发,也得益于服务队的支持,我成为乡土地流转协会主任。”前年,尚跃成立了农机合作社,开始农机跨区作业服务。去年他流转3000亩地,收获了300万斤小麦、100万斤玉米。
“我们紧邻龙亢农场,农场小城镇建设给乡里土地流转带来便利,村民愿意将土地流转给尚跃这样的大户。”徐圩乡党委书记褚作敏告诉记者,全乡共13万亩耕地,受益于农场技术支持,单产保持全县最高。
龙亢农场副场长殷光立说,农场建立了“农业科研中心、乡镇农技组织、科技示范户”的农科推广体系,使得科技应用覆盖面达到98%以上,周边乡镇亩均产量提高了5%。农场与怀远县农技推广中心合作共建教学科研实验示范基地,并深入怀远各乡镇开展现场培训。
在安徽垦区,垦地合作研发成为趋势:正阳关农场与吉林省蛟河市草莓研究所合作进行草莓新品种的繁育;淮南农场与徐州农科院合作,从事水稻育种的后代观察与选择;十字铺茶场与安徽农科院茶科所联合开发良种茶园科学栽培配套技术。
“据统计,每年垦区对农场职工及周边农村农民进行各类技术培训200多期,发放各类技术资料13万份。”安徽农垦集团董事长田文俊说,安徽农垦立足自身农业科技优势,通过“阳光工程”和“百场、千户、万人”农业科技培训活动,着力提高农场职工和周边农户的科学种田水平。
带动农民增收
龙亢农场雁湖面粉公司为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该公司在周边建立小麦基地42万亩,年加工小麦7.5万吨,挂面1.2万吨,带动周边农村20万农户每年增收近3000万元。
近年来,龙亢农场3万亩耕地都已成为原种繁育基地,实现了全年两季原种繁育,同时向周边农村扩大建设了2万亩良种繁育基地。农场每年提供麦豆稻良种2200万公斤,种子销售遍及苏、鲁、豫、皖四省70多万农户,年创社会效益1亿元以上,为辐射区农业增加效益4.2亿元。
安徽农垦旗下的皖垦种业股份公司是国家首批32家育繁推一体化企业之一。皖垦种业通过与多家科研单位协同攻关,拥有生产经营品种23个、自主知识产权品种6个、省级和国家级试验品种54个,还与国内多家机构进行玉米制种合作,发展前景良好。
发挥龙头企业科技、装备等方面优势,增强种业、粮食加工等的辐射带动作用,从而实现垦地双方协同发展,是安徽农垦发挥辐射作用的思路。如今,皖垦种业不仅小麦种子市场份额全国第一,还在已有40万亩繁育基地的基础上,通过良种外繁,扩大良种生产规模,提高良种供应能力。
助推经济转型
“在以农为主的传统产业格局下,如何推进农垦经济转型升级,与区域经济有机融合,带动现代农业发展?垦区多数农场位于城市郊区,在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中,如何守住宝贵的土地资源,又充分挖掘出土地的最大效益?”田文俊说,在发展中,安徽农垦面临许多重大抉择。在社会职能一时难以彻底分离的情况下,理顺垦区社会管理体制,融入区域发展总体规划,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是着力点。
安徽农垦拥有土地100万亩,这些土地都是极为宝贵的资源,应全方位、多层次地盘活。在这一思想指导下,以垦地合作为平台,安徽农垦加快将农场土地资源转化为资产。同时,通过组建农业股份发展公司等形式,盘活身份田、招标田和现行的家庭农场土地,鼓励有条件的农场积极流转土地,发挥农垦的辐射作用。
安徽农垦20个农场中有12个位于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之内。安徽农垦抓住机遇,与地方政府合作共建工业园区,承接产业转移。截至目前,安徽农垦已与淮南市、郎溪县等市县合作共建了7个工业园区。其中,与郎溪县合作建设的十字工业园区,成为省级开发区。
今年以来,安徽农垦正着手进行垦地合作开发规划编制,从垦区发展布局考虑,明确农业生产、城镇开发、工业园区等各类功能区,逐步实现从单一土地开发合作向多层次、多领域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