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公司时讯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3年5月24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根植于企业的生命基因
——记伊利集团致力公益事业发展
本报记者 陈 力

“4·20”芦山强烈地震已过去一个月,但伊利集团的赈灾办还在紧绷着快速反应的状态。伊利集团执行总裁张剑秋回忆,在地震发生2小时后,从伊利邛崃工厂直抵灾区的绿色救灾通道就已开通;4小时后,首批1000箱救灾物资运抵灾区;24小时后,伊利组织的5000箱救灾物资运抵,伊利母婴服务站在灾区流动救助母婴;36小时后,伊利员工自发去各地血站献血;48小时后,价值200万元的伊利婴幼儿奶粉运抵灾区……

效率来自伊利集团无数次公益行动的锤炼,更来自伊利在产业链内“最佳雇主”的底气。来自内蒙古东水泉村的张大爷告诉记者,“我们这里以前非常穷,是个远近闻名的贫困村。伊利第七牧场进驻后,修建了村里的第一条硬化路。此外,他们还鼓励村民养牛,聘请村民到牧场打工。现在,村民年人均收入达到了7000多元。”像张大爷这样被伊利产业帮扶的奶农,在全国有500万。截至2012年,伊利以滚动的方式累计向农户发放购牛款近20亿元,累计发放奶款近900亿元。

对于伊利来说,公益已经不是一种战略选项,而是一种根植于企业的生命基因:以“健康中国”为核心理念,持续关注青少年成长、社会和谐、环境保护,追求企业自身发展和公益担当的“水乳交融”,在做好产品和服务的同时,能与产业链达成共赢、能与社会和谐共生,能为未来种下希望。

伊利集团与中国西部人才开发基金会共同发起公益项目“方舟工程”,旨在通过一系列的专家培训、案例分析、实地考察,最终形成校园安全问题的全景调研报告,并提出因地制宜的解决方案,帮助西部地区建立起可持续的校园安全建设模式,目前工程已经在贵州、青海、云南等8个西部省份的上百个县展开。来自云南省大关县鱼田村鱼田小学的四年级学生谭启伟从小生活在大山里,只会摸鱼、爬树。直到不久前伊利“方舟工程”来到村里,才让他知道了什么是斑马线,什么是红绿灯。他不仅和伙伴们一起学会不少安全知识,还给远在浙江打工的父母寄出了第一张明信片。

从2009年开始,由内蒙古自治区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组织,伊利集团实施了“一杯奶工程”。为了给准妈妈们提供周全的服务,伊利成立了育龄妇女孕期“一杯奶”健康示范工程协调领导小组,除了保证牛奶正常生产、配送、销售外,还在各地定期举办营养知识讲座等宣传活动,普及母婴营养健康知识,提升孕妇的健康理念。目前,仅内蒙古通辽市一地,就有6万余名孕妇受益,“每天一杯奶,健康两代人”。

有着草原文化基因的伊利集团,一直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和可持续发展,在行业内率先提出绿色产业链的发展战略。从奶源选择与养护到可降解包材的选择,从物流链条与生产线的最优匹配到生产环节的节能减排,伊利将环保理念渗透到绿色产业链的每一个环节。自2011年起,伊利集团着力推进节能减排工作,当年实现减排二氧化碳2.3万吨,成为业内首家完成碳排查的企业。这种对环境的珍惜为伊利赢得了国际范围内的认可,连续两年在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UNIDO)和国际节能环保协会(IEEPA)共同主办的世界环保大会上获得“国际碳金奖”。

在企业的发展征程上,伊利建立了行业内第一个“一体化的责任体系”、制订了第一个“大事件下社会责任的专项应急预案”、编纂了食品界的第一份企业公民报告。“这一切对于伊利来说,仅仅是一个开始。”张剑秋有感而发,“践行社会责任,伊利人始终在路上。”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