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原本微利的生存环境下,持续的价格战不是长久之计。一旦苹果、三星等品牌进入中低端市场,国内厂商的生存空间将被大大挤压
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全球智能手机营业利润达125亿美元,苹果用不足两成的销量赚走了过半的利润,占比超过55%,安卓市场“统治者”三星赚走约41%的利润。二者相加,智能手机约96%的利润被苹果和三星分食。强大的品牌溢价、高效的产品供应链、时尚精致的产品和有力的市场推广,是苹果和三星利润创造的主要驱动力。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2012年,国产智能手机占据了国内市场销量的一半份额,中兴、华为更是跻身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前5位,但利润之痛仍是不争的事实。受益于低成本芯片制造商联发科技提供的完整芯片方案,国内手机厂商新品推出速度较快、产品研发周期缩短,有力提升了产品价格竞争力。但由于缺乏创新和品牌影响力,在硬件和系统上都需要依赖上游厂商,大部分的国产智能手机厂商并不能走出差异化路线,仍靠拼价格、拼配置来争夺市场。可以说,2012年国产智能手机厂商都沉浸在你追我赶的硬件升级和价格战上,市场份额占到了,利润只能暂且放在一边。
是继续靠低价来保持市场份额的增长,还是重点关注利润率的上升?国内厂商已经必须做出抉择。在原本微利的生存环境下,持续的价格战显然不是长久之计。此外,三星、诺基亚等品牌已加快低端智能手机的推出步伐。更有传言称,苹果也有推出廉价版iPhone的计划。一旦苹果、三星等品牌进入中低端市场,并将销售渠道下沉,国内厂商的生存空间将被大大挤压。进军高端精品市场、提高产品利润率,成为国内领先厂商的一致选择。
目前,国产智能手机售价大多在800元至2000元之间,3000元以上利润丰厚的高端市场被苹果和三星牢牢把持。近日,中兴、华为和联想不约而同地推出了3000元以上的高端机型。它们在工业设计、屏幕显示效果、上网速度及手机体积方面都下足了功夫,而且在软件创新和改进方面也都有很大进步。可以预见,今后一段时期,国内厂商的竞争重点将从市场份额向企业利润转变、从价格导向向品牌建设转变,这将是相关企业培育核心竞争力的关键阶段。毕竟,企业的最终目标是盈利和品牌建设,而非纯粹的低价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