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文化产业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3年5月2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从“大水缸”到“小茶壶”
喀左紫砂 学宜兴
本报记者 张允强

一提起紫砂,人们马上会想到宜兴。而作为后起之秀,辽宁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正以丰富的储量和优秀的品质打造具有北方文化特色的紫砂产业。

在喀左玉龙紫砂艺术品制作有限公司的制作车间里,记者看到,这里不仅生产盆类、壶类、瓶类、茶具、酒具、文具、台灯等日常用品,还有看盘、壁挂等精美的工艺产品。

宜兴以紫砂茶具为主,而喀左县的紫砂产品可谓五花八门,这主要得益于其丰富的紫砂资源。全县的22个乡镇中,12个乡镇有紫砂资源。辽宁省有色地质局109队2010年2月勘查报告显示,仅南哨镇的优质紫砂矿资源总量就达50万吨,全县优质紫砂矿资源超过1亿吨,远景储量达10亿吨以上。据中国科学院生态研究所检测,喀左县紫砂平均含铁10%左右,可与宜兴紫砂媲美,是高档陶制品原料。

虽然有如此丰富的资源,但由于缺乏技术,长期以来,喀左的紫砂茶具并没有十分突出的表现。前两年,一位南方的紫砂工艺美术大师到喀左考察后说,“南方紫砂资源日益枯竭,而喀左的紫砂花盆、大水缸产量却很大。一座山一年就‘吃’光了,但卖不上好价钱。紫砂茶壶等艺术品则不一样,一把小壶用料可能只是大缸的几十分之一,但效益却可增值上千倍”。

毫无疑问,喀左紫砂产业需要转型。为了合理开发利用紫砂资源,当地政府对紫砂矿加强了管控,防止乱采滥挖,以保障生产需要,并特别压缩大水缸、大花盆等低档产品,支持企业转向中高档艺术品开发,提高附加值。当地财政还每年拿出200万元,用于人才培训和公共技术研发,并支持建立了工艺美术大师工作室。

喀左县紫砂产业转型还得到了辽宁省及朝阳市的大力支持,《辽宁省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发展纲要》将“喀左紫砂”纳入全省发展重点项目。同时,“喀左紫砂”还被列为辽宁省六大轻工产业之一,被朝阳市列为十大文化产业之一。

2011年7月26日,北方紫陶之都在喀左县利州工业园区正式破土动工,规划用地371亩,总建筑面积26万平方米,由紫砂文化公园、紫陶艺术博览园、现代紫陶物流中心3部分组成。第一期紫砂文化公园已于2011年底基本建成,第二期紫陶艺术博览园于2012年建成,第三期现代紫陶物流中心将于2015年建成。

喀左县以北方紫陶之都建设为契机,瞄准江苏、浙江、广东、福建等地,大力招商、引进项目。目前,已有20多家企业签约入驻,从业者已达1000余人。与此同时,20多位来自宜兴的陶艺师落户喀左,其中两位已获得国家级美术大师称号。项目建成后,将有20户宜兴陶艺师家庭整体迁至喀左。在引进人才的同时,喀左县政府还组织国家级陶艺大师培训人才,目前已有3000多人参加了培训。

在喀左天佑陶艺公司,从南方聘请来的周明亮和刘曰明两位知名工艺美术大师正在创作系列紫砂艺术新品。“打泥条、拍身筒、接壶嘴”,紫红色的砂泥在周明亮手上变得如面条般绵软驯服。在壶形创意中,周明亮还将壶柄与壶嘴巧妙融入红山玉龙的元素。如今的喀左,正在告别大水缸、大花盆的制作,也像宜兴那样,工艺名师制作的一把精品茗壶能卖到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元。喀左生产的精品紫砂陶器正逐步获得市场的认可,销售市场已由国内的6个省市发展到出口17个国家和地区。

紫砂产业正成为拉动喀左县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2012年,喀左县紫砂产业实现产值2.8亿元,利税4500万元,安排劳动力3000人。这些业绩还远远不能让喀左人满足。喀左县委书记刘学军告诉记者,将通过5年的努力,引进200家中外企业,安排就业5万人,实现销售收入100亿元,实现利税15亿元。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