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3年5月20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维护群众利益 营造良好环境
——公安机关“打假行动”取得重大战果
本报记者 许跃芝 李万祥

5月15日,一批损害消费者切身利益和身心健康的假冒伪劣农药、种子、药品、日用品在全国各大城市被集中销毁,宣告今年全国公安机关打击和防范经济犯罪宣传日活动正式启动,主题为“打击防范经济犯罪,携手平安法治建设”。在上海、武汉、哈尔滨等125个城市,公安机关在“打假行动”中查获的900余万件假冒伪劣商品被集中销毁。

据统计,今年以来,全国公安机关共破获经济犯罪案件2.2万起,涉案金额2912.2亿元,挽回直接经济损失249.1亿元,如广东揭阳特大伪造货币2.5亿元案、福建泉州特大制售假发票255万份案等一批影响广泛、社会关切的大案要案。

近年来,根据经济犯罪的总体态势,公安部部署全国公安机关始终坚持“老百姓最痛恨什么犯罪就严厉打击什么犯罪、老百姓反映什么问题突出就集中整治什么问题”,持续开展了严厉打击各类经济犯罪活动。

各地公安机关按照公安部统一部署,围绕制售假药品、保健品、汽配、妇幼用品等关系到群众切身利益领域犯罪,以及严重危害国计民生的其他制假售假犯罪,紧盯跨区域、链条式制假售假犯罪和发生在群众身边、侵害群众切身利益、危害身体健康和生产生活安全的案件,开展深入集中打击。今年截至目前共破获案件7025起,抓获犯罪嫌疑人万余名,涉案总价值622.7亿元。

今年以来,公安部指挥全国公安机关集中警力和资源,紧盯犯罪产业链条,深挖犯罪源头,开展集群战役打击行动。截至目前,公安部共指挥开展集群战役110起,打掉制假售假犯罪团伙523个,捣毁制假售假窝点1541个。

4月19日,公安部指挥北京、黑龙江等18个省份公安机关开展打击制售假药犯罪“集群一号”收网行动,抓获犯罪嫌疑人104名,破案45起,缴获“易瑞沙”、“步长脑心通胶囊”、“丹参滴丸”、“诺和锐”等40余种假药7000余万粒(剂)、假药原料1.9吨,缴获制假设备38台(套)以及大批制假原材料,涉案价值6亿余元。

天津公安机关相继成功侦破了涉案千余万元、跨省市生产、销售假冒医疗器械案;特大销售假冒某知名品牌日化用品案;制售万余箱假白酒案;非法销售假冒国际品牌箱包案以及特大走私、倒卖假烟案等一大批涉案金额大、影响恶劣的经济犯罪案件。

3月25日至3月28日,公安部组织重庆、福建、云南、江西等地公安机关打击“11·23”制售假冒伪劣保健品案集中收网行动,查获各类假冒伪劣保健品650万粒(支)。经有关部门检验鉴定,该假保健品不含任何有效成分,不具备任何保健功能。其中,一种名为‘绿康软胶囊’的假冒保健胶囊,进价仅50元,售价竟高达5800元。

公安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公安机关将始终保持对此类犯罪的严打高压态势,积极会同工商、质检、农业、食药监等部门,加强对重点地区、重点部位的打击整治,逐步铲除假冒伪劣犯罪滋生蔓延的土壤,为社会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