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3年5月20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让梦想从这里起航
——写在第二十三次全国助残日
本报记者 吴佳佳

5月19日是第二十三次全国助残日,今年助残日的主题是“帮扶贫困残疾人”。用实实在在的服务帮扶贫困残疾人摆脱困境,是在加快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的新形势下,政府提升对特殊群体服务能力的重要方式。如何帮助残疾人实现脱贫梦、致富梦,政府和社会各界正在积极努力。

政策扶持,让生存更有保障

普惠加特惠是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使贫困重度残疾人生活得到保障的重要举措,也是让残疾人构建梦想的基本要素。今年全国助残日期间,各地通过多种方式广泛开展扶残、助残活动——在山东泰安,全市低保重度残疾人生活补贴标准由2012年的每人每月50元提高到70元,全市符合条件的1万多名残疾人将享受这一项目带来的实惠;一批因芦山地震致残的人们正在接受康复治疗,社会爱心人士和团体帮助他们购买了轮椅、拐杖等辅助器具。

残疾人家庭也得到了社会的关注。我国第一款针对智障人士家庭意外、疾病的综合商业保险项目“智障人士家庭意外、疾病综合保险项目”在全国助残日前夕正式启动,智障人士及其亲属面临突发事故时将获得必要的经济保障。

授人以渔,让生命更有尊严

在柳槐荷花、瓜果飘香的江苏泰州黄桥镇祁巷村,农业科技观光园的经营者残疾人丁雪其用创业扶贫的方式吸引了35名残疾人通过土地流转入股,除了每年的股东分红,残疾人还能通过在园内承担力所能及的工作每月拿到工资。“一年能拿到1万多元,再也不是家里的负担了,很开心。”在观光园工作的聋哑人黄佩佩兴奋地用手语比划着告诉记者。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黄佩佩是千千万万个通过掌握“渔技”逐渐摆脱贫困的残疾人中的一员——吉林省实施“一带十传百培训计划”,帮助残疾人提高和掌握农业生产技能,形成覆盖全省农村的残疾人生产技能培训网络;河北省举办了大型残疾人就业(创业)洽谈会……

从“鱼”到“渔”,一字之差,残疾人扶贫工作的理念正在转变。统计显示,从2008年到2012年,全国接受实用技术培训的残疾人共约430余万人次。这些努力,都是为了帮助更多残疾人掌握一技之长,早日实现就业,回归社会。

自信自强,对生活充满向往

对于残疾人而言,摆脱贫困不仅仅意味着生活改善,更重要的是精神的蜕变。自信、自强、自立,已成为残疾人幸福梦的一部分。

今年助残日之际,湖北宜昌的盲人按摩师纷纷走进社区,为社区居民和残疾人提供免费按摩服务。从被帮扶到帮扶他人,诸多残疾人凭借社会帮扶以及自强自立的精神,实现了人生的华丽蜕变。

今天,残疾人实现脱贫梦已经有了坚实基础。从2008年到2012年5年间,全国共有1017.8万人次贫困残疾人得到扶持。2012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农村残疾人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明确提出:到2015年,农村残疾人生活总体达到小康,基本生活得到稳定的制度性保障,参与社会和自身发展状况显著改善……到2020年,稳定实现农村残疾人不愁吃、不愁穿,全面保障平等享受基本医疗、基本养老、教育、住房和康复服务。

期盼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公平的教育、更多的工作机会、更满意的收入、更舒适的居住条件……在新形势下,我国残疾人正与其他社会成员一起,对美好生活充满向往。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